烬
意思解释
烬燼
jìn基本解释
◎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灰~。烛~。余~。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火,尽声。本义:物体燃烧后的剩余。
2.同本义。
请收合余烬。 烛烬夜有数升。
灰烬;余烬;烬灰(灰烬);烬骨(骨灰)
cinder;
3.残余、剩余或残迹。
民靡有黎,具祸以烬。
remnant;
动词
◎烧毁;化成灰烬 。
烬燃(焚烧);烬灭(烧毁,灭绝);烬萌(火的余烬和草的萌芽。比喻祸根)
burn;
外语翻译
- cinders, ashes, embers; remnants
- Eschen (S), Glut (S)
- cendres, résidu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集韻》𡘋徐刃切,音藎。《說文》:火餘也。《玉篇》:火餘木。
义又,《說文》:薪也。
义又,《玉篇》:灺也。《廣韻》:燭餘也。
义又,《廣韻》同「燼」。《說文》〔徐註〕:俗別作燼。非。
注解
〔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㶳〕字拼音是jì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聿、火。
〔㶳〕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ìn] ⑴ 同“燼”。《説文•火部》:“㶳,火餘也。从火,聿聲。”《玉篇•火部》:“㶳,火餘木也;灺也。”《廣韻•震韻》:“㶳,同燼。”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徐刃切頁碼第336頁,第14字續丁孫
㶳
異體燼
火餘也。从火聿聲。一曰薪也。
鉉注臣鉉等曰:聿非聲,疑从聿省。今俗別作燼,非是。
附注段玉裁注:「各本作火餘也,今依唐初玄應本:火之餘木曰㶳,死火之㶳曰灰。引伸為凡餘之偁。……俗作燼。」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九反切夕晉反頁碼第821頁,第5行,第2字述
火餘也。從火聿聲。一曰薪也。
鍇注臣鍇曰:「盡字從此,今俗作燼。」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徐吝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933頁,第2字許惟賢第845頁,第3字
火之餘木也。
段注各本作火餘也。今依唐初玄應本。火之餘木曰㶳。死火之㶳曰灰。引伸爲凡餘之偁。《左傳》。收合餘燼。《大雅》箋。災餘曰燼。《方言》。藎,餘也。周鄭之閒曰藎。或曰孑。藎者,叚借字也。
从火。聿聲。
段注臣鉉等曰:聿非聲。疑从𦘔省。徐吝切。十二部。俗作燼。
一曰薪也。
段注《方言》。自關而東秦晉之閒燒薪不盡曰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