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意思解释
爱愛
ài基本解释
①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喜~。~慕。~情。~戴。~抚。~怜。~恋。~莫能助(虽同情并愿意帮助,但力量做不到)。友~。挚~。仁~。厚~。热~。
②喜好( hào )~好( hào )。~唱歌。
③容易。铁~生锈。
④重视而加以保护。~护。~惜。
⑤吝惜:“百姓皆以王为~也”。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心,旡( jì )声。本义:亲爱;喜爱。
2.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
惠,爱也。 爱施者,仁之端也。 君子自爱,仁之至也。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爱共叔段,欲立之。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 公夫人甚爱女。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非疏骨肉爱过客。
爱幸(喜爱宠幸);爱乐(喜爱);爱敬(亲爱恭敬;喜爱敬重);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
love;
3.男女间有情。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
爱色(喜欢女色)
love;
4.喜好。
爱听古人节义事。 晋陶渊明独爱菊。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爱玩(爱好玩赏。后用以指爱好的玩物或对游玩的喜好)
like; be fond of;
5.爱护。
吴广素爱人。 好自将爱,一年便健。
爱人以德(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帮助他人);爱物(爱护万物)
care for;
6.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 。
爱发脾气;爱下雨
be apt to; be in the habit of;
7.爱惜,珍惜。
爱莫助之。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不足以死也。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不爱死,义也。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爱身(爱惜生命,贪生怕死)
treasure; cherish;
8.舍不得;吝惜。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爱惜,吝啬)
stint; grudge;
9.贪。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
be greedy for;
10.友爱。
兄爱弟敬。
friendly affect;
11.怜悯、怜恤、同情。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take pity on;
名词
1.惠;仁爱。
古之遗爱也。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爱惠(仁慈恩惠)
favor; kindheartedness;
2.尊称对方的女儿为“令爱”。
daughter;
3.姓。
外语翻译
- love, be fond of, like
- Liebe (S), etwas gerne tun, etwas gerne haben (V), lieben (V)
- amour, aimer, affection, être fan de, adorer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古文: 𤔤 、 𢟪 、 𢛭
《唐韻》:烏代切;《集韻》、《韻會》:於代切;《正韻》:於蓋切 —— 𡘋同「㤅」,仁之發也。从心,旡聲。又,親也、恩也、惠也、憐也、寵也、好樂也、吝惜也、慕也、隱也。
义又,《孝經・諫諍章》〔疏〕:愛者,奉上之通稱。
义又,《諡法》:嗇於賜與曰愛。
义又,姓。宋刺史愛申。
又,叶烏胃切,音穢。《詩・小雅》:心乎愛矣,遐不謂矣。《楚辭・九章》: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袁宏〈名臣贊〉:滄海橫流,玉石同碎;達人兼善,廢已存愛。謝瞻〈答靈運〉詩:尋塗塗既睽,卽理理已對;絲路有恆悲,矧乃所在愛。
义小篆作㤅。
注解
〔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愛〕字拼音是à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𢖻。
〔愛〕字造字法是形聲。从心,旡( jì )聲。本义是親愛;喜愛。
〔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ài] ⑴ 對人或事有深摯的感情⑵ 喜好( hào )⑶ 容易⑷ 重視而加以保護⑸ 吝惜:“百姓皆以王為~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烏代切頁碼第173頁,第21字續丁孫
𢜤
異體𢙴、愛
行皃。从夊㤅聲。
附注又《心部》:「㤅,惠也。从心,旡聲。」高翔麟字通:「徐鍇曰:『古以㤅為慈愛,故以此為行皃。』今通用愛字為慈愛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反切晏再反頁碼第431頁,第2行,第1字述
行皃也。從夊㤅聲。
鍇注臣鍇曰:「古以㤅爲慈愛,故以此爲行皃。」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烏代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929頁,第2字許惟賢第410頁,第7字
行皃也。
段注《心部》曰:,惠也。今字假𢜤爲而廢矣。𢜤,行皃也。故从夊。
从夊。𢜤聲。
段注烏代切。古音在十五部。
白话解释
爱,行走的样子。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字形解说
愛,金文、戰國文字、篆文作㤅者,乃愛的本字,從心、旡聲,以表示愛惠的意思,《說文》古文字形作?,易為既聲。戰國文字、篆文另有?(愛)字,從夊、㤅聲,本義是表示走路時的樣子;由於字形被愛惠的㤅所襲取,本義已經隱沒。戰國文字已或用?(愛)表示愛惠,隸書、楷書因之。經隸變之後,楷定作愛。字形從心,以心表示與心境相關;㤅聲,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楷定作愛,規範字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