𦗐
耳部17画左右结构U+265D0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廣韻》:五介切;《集韻》:牛戒切,𡘋音𢟰 —— 不聽也。
注解
〔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耳部。
〔𦗐〕字拼音是à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耳、豙。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五怪切頁碼第399頁,第18字續丁孫
𦘋
異體聵
聾也。从耳䝿聲。
𦖥
聵或从㕟。
鉉注臣鉉等曰:當从𦳋省,義見𦳋字注。
附注段玉裁本又有「𦘄,或从𧱏作。」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五貴反頁碼第960頁,第5行,第1字述
生聾也。從耳貴聲。
鍇注臣鍇曰:「謂從生即聾也。」
反切………頁碼第960頁,第5行,第2字述
聵或從㕟,
反切………頁碼第960頁,第6行,第1字述
或從豙作。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五怪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367頁,第2字許惟賢第1029頁,第3字
聾也。
段注《國語》曰:聾聵不可使聽。韋云:耳不別五聲之和曰聾。生而聾曰聵。
从耳。𧷈聲。
段注五怪切。十五部。
聵或从㕟。
段注許書㕟聲之字三。而逸㕟篆。
或从𧱏作。
段注𧱏應改䇂省。說見《豕部》。
白话解释
聩,耳聋。字形采用“耳”作边旁,“贵”作声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