𤇯
火部10画上中下结构U+241EF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集韻》𡘋烏痕切,音恩。《說文》:炮炙也 —— 以微火溫肉也。《玉篇》同「煾」,《集韻》同「𤐷」,亦作𤇷。
又,《集韻》:於刀切,音鏖 —— 本作爊,煨也。
注解
〔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𤇯〕字是多音字,拼音是ēn、āo,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衣、火。
〔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ēn] ⑴ 用微火烤肉。《説文•火部》:“𤇯,炮肉,以微火溫肉也。”㈡ [āo] ⑴ 同“爊”。把食物埋在灰火中煨熟。《集韻》:“爊,煨也。或作𤇯。”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烏痕切頁碼第335頁,第28字續丁孫
𤇯
異體𤇷
炮肉,以微火溫肉也。从火衣聲。
附注段玉裁注:「今俗語或曰烏,或曰煨,或曰燜,皆此字之雙聲疊韻耳。」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九反切愛根反頁碼第820頁,第5行,第1字述
炮肉也。微火溫肉也。從火衣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烏痕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1928頁,第1字許惟賢第843頁,第1字
炮炙也。
段注炮炙《異義》皆得曰𤇯也。
㠯㣲火温肉。
段注依《廣韵》所引本。《玉篇》同。旣云炮炙,又云以㣲火温肉者,嫌炮炙爲毛燒。故又足之。言不必毛燒也。㣲火温肉所謂缹也。今俗語或曰烏。或曰煨。或曰燜。皆比字之雙聲曡韵耳。
从火。衣聲。
段注烏痕切。十三部。此於合韵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