宷
宀部10画上下结构U+5BB7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义《玉篇》:古文審字。註詳十二畫。《說文》:悉也,知宷禔也。从宀、从釆。【徐曰】宀,覆也。釆,別也。包覆而深別之曰宷。篆作審。詳審字註。
《正字通》:與寮寀之寀別。采,从爪、从木;宷,从宀、从釆。釆音便,辨同,會意。
注解
〔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宀部。
〔宷〕字拼音是shě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宀、釆。
〔宷〕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ěn] ⑴ 同“審”。《説文•釆部》:“宷,悉也,知宷諦也。審,篆文宷从番。”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式荏切頁碼第36頁,第15字續丁孫
宷
悉也。知宷諦也。从宀从釆。
鉉注徐鍇曰:「宀,覆也。釆,別也。包覆而深別之。宷,悉也。」
審
篆文宷从番。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三反切施甚反頁碼第116頁,第2行,第2字述
悉也。知宷諦也。從宀、釆。
鍇注臣鍇曰:「宀,覆也;釆,別也。能包覆而深別之,宷悉者也。已下數字皆同。」
反切………頁碼第116頁,第3行,第1字述
篆文宷,從田。
鍇注臣鍇曰:「言從番字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式荏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97頁,第6字許惟賢第87頁,第9字
悉也。知寀諦也。
段注諦《廣韵》引作諟。古同部假借也。
从宀釆。
段注鍇曰:宀,覆也。釆,別也。能包覆而㴱別之也。按此與覈字从襾敫同意。式荏切。七部。
篆文宷。从番。
段注然則宷,古文籒文也。不先篆文者,从部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