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意思解释
安
ān基本解释
①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
②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
③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④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平~。转危为~。
⑤装设。~置。~家立业。
⑥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
⑦疑问词,哪里。~能如此?
⑧姓。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2.同本义。
安,定也。 共给之为安。 好和不争曰安。 心皆安下切上。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居安思危。 风雨不动安如山。 然后得一夕安寝。 谢庄遂安。
安睡;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地睡觉);安帖(安定;平静;妥帖);安席(安稳地坐着;安静入睡)
peaceful; quiet; calm; tranquil;
3.安逸,安乐。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安佚(安闲舒适);安堵(安居,不受骚扰);安坦(安心舒坦)
easy;
4.安详,从容不迫 。
安童(僮仆,小厮);安娴(安详文雅);安谛(安详审慎);安矜(安祥稳重);安俟(安心等待);安宜(稳重)
composed;
5.安宁。
毅良久稍安。
安生(安宁);安豫(安宁快乐);安淳(安宁淳朴);安休
peaceful;
6.缓慢。
安步以当车。
安步(缓步徐行);安行
slowly;
动词
1.使安定。
与魏质以安其心。 可以为富安天下。 安身立命。
安神(使心神安定);安国(安邦定国;安定的邦国);安民(安定人民生活);安邦(安定国家);安内(安定内部)
stabilize;
2.安抚,安顿抚慰。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安存(安抚存恤);安恤(安抚体恤);定人(安抚人民);安辑(安抚)
appease;
3.安排;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安席(入座敬酒);安座(安席)
arrange;
4.安心。习惯、满足于。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 郊境之内,民不安业。
安于现状;安业(安于本业);安命(顺从命运安排)
be content with;
5.安装。
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
安电灯;安刀把儿
install; fix;
6.存着…心,怀有[某种不好意图] 。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harbor;
副词
◎表示疑问,相当于“岂”、“怎么” 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how;
名词
1.“安培”的简称。
ampere;
2.用于外国语的音译。
安琪儿;安拉;安第斯山
3.姓。
代词
1.谁;何;什么。
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敢去不善。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吾谷为难,安始而可?
who; how; what;
2.哪里,何处。
沛公安在?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即“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
where;
国语辞典解释
安
ān详细解释
名
1.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
《论语 · 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
2.安非他命的简称。
吸安、安毒。
3.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条。
4.姓。如汉代有安成。
形
1.平静、恬适。
《汉书 · 卷六四下 · 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安宁、坐立不安。
2.稳定的、静止的。
唐 · 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生活安稳。
动
1.使稳定。
除暴安良、安民。
2.装置、设置。
安电灯、安门窗。
3.加上。
安罪名。
4.存、怀、居。
你安的是什么心?
5.习惯、熟悉。
《吕氏春秋 · 先识览 · 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副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
《左传 · 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安能如此?
代
1.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
《史记 · 卷七 · 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而今安在?
2.如何。
《礼记 · 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连
◎乃、于是。
《荀子 · 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两岸词典解释
安
ān详细解释
1.平静的;稳定的。
安宁、安定、坐立不安。
2.使平静;使安定。
安抚、安慰、安神、安人心。
3.感到满足。
安贫乐道、安于现状。
4.安全;没有危险(与“危”相对)。
平安、飞安、保安、转危为安。
5.安置;加上。
安装、安插、秦桧给岳飞安上莫须有的罪名。
6.存著;怀著。
你到底安什么心、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7.《书》疑问代词:(1)表示疑问,相当于“何处”、“哪里”。
而今安在?。
8.《书》疑问代词:(2)表示反问,相当于“怎么”、“豈”。
安能如此、安知不会出错?。
9.姓。
外语翻译
- peaceful, tranquil, quiet
- Ruhe, Sicherheit (S), friedlich, ruhig (Adj), Ampere (A, Einheit für elektrischen Strom) 安培 &gt (S, Phys), An (Eig, Fam)
- paix, calme, sécurité, calmer, rassurer, installer, pacifier, poser, être satisfait de, paisible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
义又,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义又,危之對也。《賈誼・治安策》: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义又,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
义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
义又,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义又,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焉,猶何之於曷,音別義通。
义又,姓。《風俗通》漢太守安成,唐安金藏。又,安期、安平,俱複姓。
义又,州名,春秋時鄖國,漢屬江夏郡,宋改爲安州。
又,叶烏前切,音煙。《詩・大雅》: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又,叶於眞切,音因。蘇軾〈李仲䝉哀辭〉:矯矯犖犖,自貴珍兮;欺世幻俗,內弗安兮。
考證
《賈誼・治安策》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謹照原書改前漢賈誼傳。
注解
〔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宀部。
〔安〕字拼音是ā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宀、女,五行属土。
〔安〕字造字法是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是安定;安全;安稳。
〔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ān] ⑴ 平静,稳定⑵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⑶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⑷ 没有危险,不受威胁⑸ 装设⑹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⑺ 疑问词,哪里⑻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烏寒切頁碼第240頁,第21字續丁孫
安
靜也。从女在宀下。
附注段玉裁改「靜」作「竫」,注:「此與寍同意。」徐鍇繫傳:「安,止也。從女在宀中。」按:安居、安寧當為安本義。字或從厂。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四反切遏寒反頁碼第614頁,第2行,第1字述
止也。從女在宀中。
鍇注臣鍇曰:「女子非有大故不踰閾也。《詩》曰:『之子於歸,逺送于野。』不安居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烏寒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355頁,第1字許惟賢第593頁,第9字
竫也。
段注竫各本作靜。今正。《立部》曰:竫者,亭安也。與此爲轉注。《靑部》靜者,審也。非其義。《方言》曰:安,靜也。以許書律之。叚靜爲竫耳。安亦用爲語詞。
从女在宀中。
段注此與寍同意。烏寒切。十四部。
白话解释
安,娴静。字形采用“宀、女”会义,表示屋下有女。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由「宀」、「女」二字構成。從女,泛指女性。從宀,示居家之義。會二字得文靜賢淑之義。所從女,像兩手交叉,斂衽跪坐之形。金文承之,所從女,像半立半跪之形。戰國文字承之,所從女,略見雜亂,已失原形。篆文承自金文,所從女,像半立半跪之形。隸書所從女,隸變作「
」,身軀變作一橫筆,失其原形。楷書承自隸書,僅見兩手交叉形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