𠨒
卩部6画左右结构U+20A12
意思解释
基本释义
𠨒
◎同“弼”。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义《玉篇》、《集韻》𡘋古文弼字。註見弓部九畫。
义《正字通》:與邑部𨚍義別。
注解
〔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卩部。
〔𠨒〕字拼音是b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比、卩。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毗必切頁碼第300頁,第3字續丁孫
𠨒
輔信也。从卪比聲。《虞書》曰:「𠨒成五服。」
附注《玉篇・卩部》:「𠨒,今作弼。」《字彙・卩部》:「𠨒,即弼字。《虞書》『弼成五服』,《說文》引作𠨒。」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七反切皮密反頁碼第748頁,第2行,第2字述
輔信也。從卪,從比聲。《虞書》曰:「𠨒成五服。」
鍇注臣鍇曰:「今《尚書》作弼。」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毗必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720頁,第2字許惟賢第753頁,第2字
輔信也。
段注相輔之信也。信者,卪也。从比,故以輔釋之。《周禮》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
从卪。比聲。
段注當云从比卪,比亦聲。古音在十五部。大徐毗必切。
《虞書》曰:𨚍成五服。
段注《皋陶謨》文。今尚書作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