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
意思解释
却卻
què基本解释
①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②退还,不受。盛情难~。
③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④去掉。失~。了( liǎo )~。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 què )声。卩( jié ),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2.同本义。
却,节欲也。 却行仄行。 吾行却曲。 怒战栗而却。 却下而载之。 却骐骥以转运兮。 北救赵而却秦。 已却秦存 赵。持璧却立。 曳笏却立。
退却(向后撤退;畏难后退);却走(退避;退走);却还(退还);却避(退避);却归(退归);却略(退身);却去(后退;离去);却生(后退贪生);却立(后退站立)
step back; retreat; withdraw;
3.除;去。
却扇(古代婚礼行礼时,新娘以扇遮面,交拜后去扇);却惑(去邪;消除疑难);了却(了结)
get rid of;
4.避;避免。
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
却老(避免衰老);却死(避死)
avoid;
5.拒绝 。
却情勿过(碍着情面推辞不掉);却绝(拒绝);却妆(拒受嫁妆)
refuse;
6.回转;返回 。
却回(回转);却望(回头远望);却顾(回顾,回转头看)
turn back;
7.反复 。
却论(反复论难);却顾(反复考虑)
repeat;
连词
1.用在偏正复句的正句中,提出跟偏句相反或不一致的动作、行为或状况,表示转折,相当于“但”、“但是”、“可是”。
一连数日,施恩来了大牢里三次,却不提防被 张团练家心腹人见了。
but;
2.“反而”“然而” 。
这个吓得胆战心惊、惶惶不安并满腹牢骚的人…却具有掌权和发号施令的能力
at the same time;
助词
◎用在动词后,相当于“掉”,“去” 。
冷却;忘却;失却信心;抛却旧包袱。
off; out; away;
副词
1.固然。
好却十分好了,只是一件,这孩儿生下来,昼夜啼哭,乳也不肯吃。
admittedly;
2.再。
却与小姑别。 却看妻子愁何在。 却坐促弦弦转急。
却又(再);却再(再)
then;
3.还 。
却是(还是)
still;
4.才 。
却才(方才)
just;
5.恰;正 。
却好(恰好;正好);却如(恰如;好像);却待(恰待;正要)
just;
6.刚刚 。
却才(刚才)
a moment ago;
外语翻译
- still, but; decline; retreat
- aber, jedoch, dennoch , zurückweisen, ablehnen, ausschlagen
- mais, cependant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义《唐韻》:俗卻字。
注解
〔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卩部。
〔却〕字拼音是què,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去、卩,五行属木。
〔却〕字造字法是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 què )声。卩( jié ),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是退。
〔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uè] ⑴ 退⑵ 退还,不受⑶ 表示转折⑷ 去掉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去約切頁碼第300頁,第10字續丁孫
卻
異體却
節欲也。从卪𧮫聲。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按:退也。从卩,節制意,𧮫聲。與从邑之郤別。俗字作却。」王筠句讀:「欲字或羡或譌。《廣韻》:『卻,節也。』《玉篇》:『卻,節卻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七反切期灼反頁碼第748頁,第6行,第1字述
節欲也。從卪𧮫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去約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722頁,第1字許惟賢第754頁,第2字
卪卻也。
段注各本作節欲也。誤。今依《玉篇》欲爲卻。又改節爲卪。卪卻者,節制而卻退之也。
从卪。𧮫聲。
段注去約切。古音在五部。俗作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