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
意思解释
途
tú基本解释
◎道路。路~。~径。旅~。长~。坦~。日暮~穷。前~。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辵( chuò ),余声。本义:道路。
2.同本义。
途,道也。 徐亦训道。字古借涂,后变作途。又作塗。 堂途谓之陈。又,路,旅途也。 当途梧邱。 而不利说途也。 经途九轨。 长揖当途人。 天明登前途。 仁义之途。 负者歌于途。 无速其途。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途轨(路途);途辙(路上之车迹);途毙(因贫病冻饿而死在道路上);途说(道途之说);途陌(道路);途水(取道水路);通途;沿途;归途;长途跋涉。
way; road; rout;
3.生涯,经历。仕途 。
宦途;前途远大;途穷(喻走投无路或处境困窘)
career;
4.职位。
时辈多得途,亲朋屡相敕。
position;
5.途径;路子。
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
途程(方法,办法);途途是道(头头是道。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way; method;
外语翻译
- way, road, path, journey; course
- Straße (S), Straßenrand (S), Strecke (S)
- chemin, route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同都切,音徒。《玉篇》:路也。《廣韻》:道也。
义又,通作涂、塗。《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經涂九軌。《論語》:遇諸塗。
又,叶徒故切,音度。張衡〈思𤣥賦〉:雲師𩅾以交集兮,凍雨沛其灑途;轙琱輿而樹葩兮,擾應龍以服輅。
注解
〔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途〕字拼音是tú,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余,五行属金。
〔途〕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余声。本义是道路。
〔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ú] ⑴ 道路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同都切頁碼第456頁,第26字續丁孫
塗
泥也。从土涂聲。
附注鄭珍新附考:「古塗、途字並止作涂。」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從土、從涂,有些字形把形符「土」替換為「立」,篆文、隸書、楷書構形相同,都作上下結構。《說文新附‧土部》:「塗,泥也。从土、涂聲。」從土,表示與土質相關;從涂,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本義為「泥」。「涂」字從水,本是水名,古書多假借為「道路」的意思,因而轉注為從土、涂聲的「塗」字,以保留「涂」字的「道路」義。「涂」後來則分別用「塗」來表示「塗抹」義,用「途」來表示「道路」義。教育部標準楷書以「塗」為正字,規範字作「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