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澤的意思解释

氵部16画左右结构U+6FA4

氵部

16画

13画

左右结构

ILFF

EWLJ

VLBU

36141

U+6FA4

4412522112143112 点、点、提、竖、横折、竖、竖、横、横、竖、横、点、撇、横、横、竖

𣽎

的笔顺

意思解释


shì

基本解释

均见“泽”。

duó

详细解释

——“凌澤”( língduó ):冰锥。

国语辞典解释


详细解释

1.水流汇聚的地方。

《书经 · 禹贡》:“九州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北周 · 庾信《伤心赋》:“至如三虎二龙,三珠两凤,并有山泽之灵,各入熊罴三梦。”

沼泽、深山大泽。

2.使发肤光润的油脂。

《韩非子 · 显学》:“故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

3.恩惠。

《书经 · 多士》:“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泽。”《庄子 · 大宗师》:“泽及万世而不为仁。”

恩泽、德泽。

4.遗留下来的痕迹。

宋 · 陆游《曝旧画》诗:“百年手泽存无几,虫蠹尘侵祇涕横。”

5.内衣。即汗衫。

《诗经 · 秦风 · 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6.含盐质而不能耕种的土地。参见“泽卤”条。

7.姓。如明代有泽义。

1.滋润。

唐 · 皮日休《霍山赋》:“若雨用淫,岳能霁之;若岁用旱,岳能泽之。”

2.摩擦。

《礼记 · 曲礼上》:“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汉 · 郑玄 · 注:“为汗手不絜也。泽谓捼莎也。”

光滑、光润。

《左传 · 襄公二十八年》:“车甚泽,人必瘁。”

滑泽。

两岸词典解释


详细解释

1.积水的洼地;水草丛生的地方。

沼泽、山泽。

2.滋润;湿润。

润泽、雨露之泽。

3.恩惠。

恩泽、德泽。

4.物体表面反射的光亮。

色泽、光泽。

5.指前人留下来的遗物、影响。

手泽、君子之泽。

6.古时妇女化妆用的脂膏。

芳泽、粉泽。

7.姓。

外语翻译


  • marsh, swamp; grace, brilliance; damp, moist; fertile
  • feucht, Glanz, Feuchtgebiet, Wohlwollen , Ze (Eig, Fam)
  • marais, étang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

古文: 㚖

唐韻》:丈伯切;《集韻》、《韻會》、《正韻》:直格切,𡘋音宅。〈周語〉:澤,水之鐘也。風俗通・山澤篇》:水草交厝名之爲澤。澤者,言其潤澤萬物以阜民用也。

又,光潤也。禮・少儀》:澤劒首。

又,雨澤。易・夬卦》:澤上于天。

又,德澤。書・畢命》:澤潤生民。

又,洗濯曰澤。禮・曲禮》:共飯不澤手。【疏】以手宜潔淨,不得臨食始捼莎也。

又,褻衣曰澤。詩・秦風》:與子同「澤」。【箋】袴也。

又,香澤。梁𥳑文帝〈樂府〉:八月香油好煎澤。又,澤宮。禮・射儀》:必先習射于澤。澤者,所以擇士也。

又,州名。韻會》:秦上黨郡,隋爲澤州。

又,《集韻》、《正韻𡘋施隻切,音適 —— 與釋同。詩・周頌》:其耕澤澤。【疏】釋釋然土皆解散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達各切,音鐸 —— 格澤,星名,音鶴鐸。史記・天官書》:格澤,星如炎火之狀。

又,《集韻》:夷益切,音繹 —— 與醳同。禮・郊特牲》:舊澤之酒。【註】澤,讀爲醳。

注解

〔澤〕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澤〕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é、sh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睪

〔澤〕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ì] ⑴ 均见“泽”。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丈伯切頁碼368頁,第22

𤀎

異體

𤀎光潤也。从水𥇡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澄赫反頁碼902頁,第3行,第1

𤀎光潤也。從水睪聲。

鍇注臣鍇按:《山海經》:「濁澤而有光。」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丈伯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202頁,第5許惟賢958頁,第10

𤀎光潤也。

段注又水艸交厝曰澤。又借爲釋字。

从水。𥇡聲。

段注丈伯切。古音在五部。

白话解释

泽,光亮湿润。字形采用“水”作边旁,“睪”是声旁。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