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
意思解释
兔
tù基本解释
①哺乳动物,耳长,尾短,上唇中间裂开,后肢较长,跑得快。~子。~脱(迅速地逃走)。~毫笔。~起鹘落(“鹘”,打猎用的猛禽。兔子才起来而鹘已经扑下去,喻动作敏捷。亦喻作书画或写文章下笔迅捷)。
②古称娈童(指被当作女性玩弄的美貌男子)。
详细解释
名词
1.象形。象踞后其尾形。本义:哺乳类动物,通称兔子。
2.同本义。
兔,兽名。象踞后其尾形。 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而出也。 肃肃兔罝。 兔曰明视。 兔走触株。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
hare; rabbit;
3.头部略像鼠,耳大,上唇中间分裂,尾短而向上翘,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跃,跑得很快。
兔走乌飞(玉兔走,金乌飞。指日月的消长);兔角(佛教用语。比喻不可能有的事物);兔缺(称上嘴唇中裂的人);免脱(形容逃脱迅速);兔毛(亦指细嫩茶叶上的白毫,借指茶叶);兔纤(兔肉制成的食品,略似今之肉松);兔苑(兔园)
4.传说中的月中玉兔 。
兔乌(玉兔、金乌的简称。指月和日。古代传说太阳中有金乌,月亮中有玉兔);兔影(玉兔的影子);兔房(传说中玉兔捣药之屋。借指仙家药室);兔儿爷(月中的玉兔)
jade rabbit in the moon;
5.月亮的别称 。
兔魄,兔轮,兔月(月亮的别名);兔钩(弯月);兔宫(月宫);兔起鸟沉(月出日落);兔辉(月光);兔阙(月宫);兔华(明月)
moon;
6.古代车制 。舆下方木,伏于毂上轴内两旁,用以承舆者。名伏兔,省称为兔。
a carriage brake;
7.制笔的兔毫。借指毛笔 。
兔毫,兔颖(用兔毛制成的笔);兔楮(笔和纸。犹言笔墨);兔翰(毛笔);兔管(毛笔的别称)
writing brush;
8.詈词 。
兔强盗;兔崽子;兔毛大伯(土财主)
curse;
动词
◎捕兔,猎兔 。
兔罟(捕兔的网)
rabbit;
外语翻译
- rabbit, hare
- Hase, Kaninchen (S, Bio), Wildkaninchen (S)
- lapin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湯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土故切,𡘋吐去聲。《說文》:獸名。象踞,後其尾㊟〔《說文》兔:「兔獸也,象兔踞,後尾形。」〕。《禮・曲禮》:兔曰明視。《韻會》:歐陽氏曰:兔从免字加一點。俗作兎,非。陸佃云:兔,吐也。明月之精,視月而生,故曰明視。咀嚼者九竅而胎生,獨兔八竅五月而吐子。王充《論衡》: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從口而出。
义又,《正韻》亦作菟。《前漢・賈誼傳》:搏畜菟。〈嚴延年傳〉:韓盧取菟。
注解
〔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儿部。
〔兔〕字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免、丶。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湯故切頁碼第328頁,第1字續丁孫
兔
異體兔
獸名。象踞,後其尾形。兔頭與㲋頭同。凡兔之屬皆从兔。
附注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長耳而厥尾,象兔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九反切土路反頁碼第805頁,第1行,第1字述
獸名。象踞後其尾形。兔頭與㲋頭同。凡兔之屬,皆從兔。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湯故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888頁,第1字許惟賢第825頁,第1字
兔獸也。
段注各本作獸名。今正。三字句。
象兔踞。
段注兔字今補。踞俗字也。當作居。
後其尾形。
段注其字象兔之蹲。後露其尾之形也。湯故切。五部。俗作菟。
兔頭與㲋頭同。凡兔之屬皆从兔。
白话解释
兔,兽名。像蹲着,后部像兔子的尾巴。兔头与头相同。所有与兔相关的字,都采用“兔”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文已見兔、㲋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字至金文稍訛。至篆文復誤理解為兔蹲踞露尾形。隸書露尾處改從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