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
意思解释
免
miǎn基本解释
①去掉,除掉。~除。~税。~费。~官。~检。罢~。豁~。
②不被某种事物所涉及。避~。~疫。~不了。在所难~。
③不可,不要。闲人~进。
④同“勉”,勉励。
⑤同“娩”,分娩。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金文字形,下面是“人”,上面象人头上戴帽形,是冠冕的“冕”本字。由于假借为“免除”义,另造“冕”字。假借义:免除,避免。
2.脱掉;脱落。
免,脱也。 左右免胄而下。 其将不免乎! 免使者而复鼓。 免胄而听命。 秦师过 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 谓身不死得免去皮肤也?
免胄(脱下头盔);免丧(脱去丧服);免绖(脱去麻带而仅着丧服)
take off;
3.赦免,释放。
暂而免诸国。 因而获免。
惠而免之;免囚(被赦免的囚犯);免坐(对罪犯亲属免予治罪);免放(释放);免赦(赦免)
release; set free;
4.逃避灾难或罪过。
诚得如此,臣免死罪矣。 以免于难。 于溷藩以免。 即免死。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 或能免乎。
免却(避免,防止);免身(脱身免祸)
avoid; refrain from;
5.去掉;除掉。
了缘道:“这也容易。但我的徒弟乃新出家的,这个可以免得。望列位做个人情。”
免虑(免得挂念);免试;免学费;免俗(不拘世俗常情);免责(不受责备);免掉(消除,除去)
excuse(or free)sb. from sth. ; exempt;
6.罢黜。
遂免丞相勃。 宰说,免成役。 多自免去。
免去(免除);免册(罢免的册书);免臣(被罢官的人);免退(撤职)
dismiss from office;
7.豁免 。
免丁(免除服劳役);免租(免交租税);免债(免除债务);免试(免除考试);免虑(不必挂念,放心)
discharge;
8.生孩子。同“娩”。
将免者以告。 妇人免乳大故。 朔妇免身生男。
免身(分娩);免乳(分娩)
give birth to;
9.不允许 。
闲人免进
be not allowed;
10.分开;分离;别离。
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separate; leave;
11.通“俛”。低头。
冯忌接手免首,欲言而不敢。
bow before; put down one's head;
12.通“勉”。努力,尽力。
使百吏免尽。 免耕杀匿,使农事得。
make great efforts; do all one can;
免
wèn详细解释
名词
1.古代丧服。去冠括发,以布缠头 。
免服(古代丧服);免袒(古代丧服。袒露左臂,以麻布缠头);免麻(居丧者,缠麻带于首、腰以示哀)
a kind of mourning apparel;
2.物之新生、稚弱者。
推远稚免之幼志,崇积文武之宠德。
bud;
3.另见 miǎn。
国语辞典解释
免
miǎn详细解释
动
1.避开、脱逃。
《礼记 · 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避免、幸免于难。
2.去除、省去。
免除、免费、减免、免税。
3.脱去。
《左传 · 哀公十六年》:“而又掩面以绝民望,不亦甚乎,乃免胄而进。”
4.罢黜、革除。
《汉书 · 卷四 · 文帝纪》:“遂免丞相勃,遣就国。”
罢免、黜免。
名
◎姓。如汉代有免乙。
免
wèn详细解释
名
◎古代一种脱冠扎发的丧服。
《集韵 · 去声 · 问韵》:“絻,丧冠也。或省。”《左传 · 僖公十五年》:“穆姬闻晋侯将至……使以免服衰绖逆且告。”晋 · 杜预 · 注:“免、衰、绖,遭丧之服。”
动
◎去冠扎发,穿著丧服,以示哀悼。
《礼记 · 檀弓上》:“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
外语翻译
- spare; excuse from; evade
- befreien, entbinden, dispensieren (V), entfernen, beseitigen (V), entschuldigen, freistellen, jemandem etwas erlassen (V), verbieten, nicht gestatten, nicht erlauben (V), vermeiden, meiden (V)
- exempter de, dispenser de, faire grâce de, remettre (une peine), relever ou reléguer qqn de ses fonctions, destituer, révoquer, éviter, se dispenser de, se soustraire à, échapper à, ne pas autoriser, ne pas permettre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亡辨切;《集韻》、《韻會》:美辨切,𡘋音勉。《玉篇》:去也、止也、脫也。《增韻》:事不相及也。《正譌》:从兔而脫其足。《前漢・賈誼傳》:免起阡陌之中。【註】師古曰:免者,言免脫徭役也。
义又,《廣韻》:黜也。《韻會》:縱也。《前漢・文帝紀》:遂免丞相勃,遣就國。
义又,姓。《韻會》:衞大夫免餘。
又,《集韻》:武遠切,音晚 —— 默也。
又,《集韻》:無販切,音萬 —— 喪冠也。《春秋傳》「陳侯免擁社」,徐邈讀。
又,《正韻》:文運切,音問 —— 娩生子也。
又,喪禮,去冠括髮也。《通雅》:《禮記》云:公儀仲子之喪,檀公免焉。【註】兔音問,別作絻㊟〔「公儀仲子之喪,檀公免焉」,《禮記‧檀弓上》作「公儀仲子之喪,檀弓免焉」,檀公當作「檀弓」。又,前作「檀公免焉」,「兔音問」,兔當為免形誤。《禮記正義》作「免音問」。免音問,為古代喪服。〕。
义又,物之鮮者爲免。《禮・內則》:堇、荁、枌、榆,免薧。【註】免,新鮮者;薧,乾陳者。言堇、荁、枌、榆,或用新,或用舊也。
注解
〔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儿部。
〔免〕字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刀、。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忙辨切古音第十三、十四部頁碼第1889頁,第1字許惟賢第825頁,第6字
兔逸也。从免不見足會意。
段注許書失此字。而形聲多用爲偏旁。不可闕也。今補。免免之異,異於其足。能鹿㲋从比。鳥烏兔从匕。兔象其蹲居之形,有足有尾。其字當橫視之。兔之走最迅速。其足不可諟見。故免省一畫。兔不見𫉬於人則謂之免。孫子云: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是也。此二字之別也。引伸之,凡逃逸者皆謂之免。假借爲袒免,爲免薧。依《毛詩》與洒韵。古音在十三部。轉入十四部也。今音忙辨切。錢氏大昕云:兔免當是一字。漢人作𣜩誤分之。似未然。俛从免,自是會意。
附注《說文》無「免」字。金文从宀,从人,與魏三體石經同。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以為「免」是「冕」之初文,象人著冕形。
附注《說文新證》:「免,冕的本字,帽子的一種;戴帽子。假借為免除。『免』字上部所从即『冕』字的象形初文,加義符『人』以示人所著冠冕,做動詞用則為人著冠冕。秦文字在上部加『人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