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絻的意思解释

糹部13画左右结构U+7D7B

糹部

13画

7画

左右结构

XQKQ

VFNAU

ZRJR

27912

U+7D7B

5544443525135 撇折、撇折、点、点、点、点、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撇、竖弯钩

𧚇𦂔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古同“冕”。

wèn

基本解释

古代吊丧时去冠,用布包裹发髻:“使太子~。”

吊丧的人所执的绋。

详细解释

名词

1.古代丧服之一。去冠,用布包裹发髻。亦指用这种丧服。

使太子,八人衰緻,伪自卫逆者。 《左传》。杜预注:“絻者,始发丧之服。”

a kind of mourning apparel;

2.吊丧人所执的绋(引棺索)。

齐侯唁 公于野井。 《公羊传》。 汉 · 何休注:“吊所执绋曰絻。”

coffin rope;

3.通“冕( miǎn )”。礼冠。

夫端衣玄裳,而乘路者,志不在于食荤。 《荀子 · 哀公》郊之麻 《史记 · 礼书》

hat;

mán

基本解释

连。

wàn

基本解释

牵引船的绳索。

外语翻译


  • mourning
  • Hut, Schirm (eines Pilzes)​ (S, Bio)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

廣韻》:亾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𡘋音問。玉篇》:喪服。或作免。儀禮・士喪禮》:衆主人免于房。【註】今文免皆作絻。左傳・哀二年》:使大子絻。【註】絻,始發喪之服。

又,弔所執紼也。公羊傳・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註〕:弔所執紼曰絻。

又,《集韻》:美辨切,音免 —— 冕,或作絻。史記・禮書》:郊之麻絻。【註】絻,亦作冕。荀子・正名篇》:乗軒戴冕。【註】絻,與冕同。

又,《集韻》:無販切,音萬 —— 𦂔,省作絻,引舟繂。

又,《廣韻》:母官切;《集韻》:謨官切,𡘋音瞞 —— 連也。

注解

〔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絻〕字是多音字,拼音是miǎn、wèn、mán、w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免

〔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miǎn] ⑴ 古同“冕”。 [wèn] ⑴ 古代吊丧时去冠,用布包裹发髻:“使太子~。”⑵ 吊丧的人所执的绋。 [mán] ⑴ 连。 [wàn] ⑴ 牵引船的绳索。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下反切亡辡切頁碼249頁,第6

異體冕

冕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瑬、紞纊。从冃免聲。古者黃帝初作冕。

絻冕或从糸。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四反切美選反頁碼639頁,第7行,第1

絻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瑬纊紞。從冃免聲。古者,黃帝初作冕。

鍇注臣鍇曰:「冕,冠上加之也。長六寸,前狹圎後廣方,朱綠塗之前後,邃延斿,其前垂珠也。俯仰逶迤,如水之流也。纊紞,黃色也。以黃緜綴冕兩㫄,下係玉瑱。又謂之珥,細長而銳,若筆頭以屬耳中。無作聰明亂舊章,虚己以待人之意也。《史記》曰:黃帝始作軒冕,故曰軒轅。《靈光殿賦》曰『炳煥可觀,黃帝唐虞。軒冕以庸,衣裳有殊』是也。」

反切………頁碼640頁,第3行,第1

或從系作。

鍇注臣鍇按:《論語》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純,謂以絲衣冕也。故從糸。《韓詩外傳》曰:「黃帝純以拜鳳皇。」及《管子》皆作此絻字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下反切亡辨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1413頁,第1許惟賢619頁,第1

絻大夫㠯上冠也。

段注冠下曰:弁冕之摠名。渾言之也。此云冕者,大夫以上冠。析言之也。大夫㠯上有冕則士無冕可知矣。《周禮》。王之五冕皆玄冕朱裏延紐。五采繅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筓朱紘。諸侯之繅斿九就。琘玉三采。其餘如王之事。繅斿皆就。戴先生曰:實六冕而曰五冕者,陳采就玉之數止於五也。亦以見服自十二章至一章而六。冕璪自十二旒至三旒而五。其天子大裘之冕無旒也。槩舉諸侯又申之曰繅斿皆就者,明九旒至於三旒。其就數九。公侯伯子男無降差同也。

䆳延垂𡏬紞纊。

段注䆳,深遠也。延者,鄭云冕之覆。《周禮・弁師》。王之五冕。皆玄冕朱裏延紐。謂延上玄下朱。以表裏冕版也。古者以三十𦫵布爲之。故《尙書》、《論語》謂之麻冕。用三十𦫵布。上玄下朱爲延。天子至大夫所同也。其字《左傳》作綖。垂瑬,詳《玉部》瑬下。紞纊,《糸部》曰:紞者,冕冠塞耳者也。按紞所以懸瑱也。瑱亦謂之纊。詳《糸部》紞下。據許紞系於延左右。據《周禮》注。王后之祭服有衡垂於副之兩旁當耳。其下以紞懸瑱。是專謂后服也。然《左傳》。衡紞紘綖。昭其度也。似男子有衡簪於冕覆而系紞。

从冃。免聲。

段注亡辨切。按古音當在十三部。讀如問。許書無免字。而俛勉字皆免聲。葢本有免篆而佚之。或曰古無免兔之分。俗強分別者,非也。冕之義取前俯。則與低頭之俛關通。

古者黃帝初作冕。

段注《大平御覽》引《世本》曰:黃帝作旃冕。宋衷注云:通帛曰旃。應邵曰:周始加旒。《周易・𣪠辭》曰: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葢取諸乾坤。

冕或从糸作。

段注从糸作者,謂冕延用三十𦫵布也。《周禮》曰:玄冕朱裏。謂玄表朱裏。注云:冕延之覆在上。是以名焉。延之覆猶云延之表也。是以名焉者,釋經文玄冕之冕字也。以其冣居上。故專得冕名也。覲禮注云:今文冕皆作絻。許或之者,許意從古文也。亦見《管子》、《荀卿子》及《封禪書》。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