紴
糹部11画左右结构U+7D34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廣韻》:博禾切;《集韻》:逋禾切,𡘋音波。《說文》:絛屬。
又,《集韻》:匹靡切,音帔。《玉篇》:水紴錦文也。
又,《集韻》:平義切,音被。《類篇》:裝束貌。
注解
〔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紴〕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ō、b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皮。
〔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ō] ⑴ 绦属。⑵ 锦类。⑶ 水波锦文。㈡ [bì] ⑴ 装束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博禾切頁碼第436頁,第14字續丁孫
紴
絛屬。从糸皮聲。讀若被,或讀若水波之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博禾切頁碼第1034頁,第6行,第1字述
絛屬。從糸皮聲。讀若被,或讀若水波之波。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博禾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2617頁,第2字許惟賢第1139頁,第1字
絛屬。
段注按《急就篇》䋐緞紃三字相聯。必三者爲一類也。緞葢本作紴。篆形皮叚相似而譌。縀乃又譌緞。說者因以𡳐後帖解耳。未知是否。
从糸。皮聲。讀若被。或讀若水波之波。
段注博禾切。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