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避的意思解释

辶部16画半包围结构U+907F

辶部

16画

13画

半包围结构

形声字

NKUP

YSRJ

WXJS

30304

6699

1760

U+907F

5132514143112454 横折、横、撇、竖、横折、横、点、横、点、撇、横、横、竖、点、横折折撇、捺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躲,设法躲开。~雨。~暑。~世。~讳。回~。~重就轻。~世绝俗。

防止。~免。~孕。~嫌。~雷针。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辵( chuò ),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2.同本义。

,回也。 《说文》,去也。 《苍颉篇》无乃实有所 《国语 · 周语》自云先世秦时乱。 晋 · 陶渊明《桃花源记》有书生雨檐下。 清 · 周容《芋老人传》

避风雨;避秦(秦时苛政扰民,人民纷纷逃避而隐居);避言(言语谨慎,避免说错话);避宅(到处躲藏,不住在家里)

dodge; avoid;

3.离去。

左右攘辟。 《礼记 · 曲礼》。注:“疏远也。”桓公席再拜。 《吕氏春秋 · 直谏》。注:“下席也。”

避地(离去,迁居他处以避祸。或指隐遁);避趋(离开与接近);避境(避离某地,不入其境)

leave;

4.逊让

避让(谦让;辞让);避贤(让贤);避荣(辞让荣华);避路(让路)

modestly decline;

5.隐藏。

吾亲。 《史记 · 袁盎晁错传》。索隐:“隐也。”两炮台中。 《广州军务记》

避迹(隐匿);避风头(见形势不利就躲起来)

hide;

国语辞典解释


详细解释

1.躲开。

晋 · 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唐 · 李白《蜀道难》:“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避雨、避暑、避风港、退避三舍。

2.隐去、离开。

《史记 · 卷八六 · 刺客传 · 荆轲传》:“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

避世、避讳。

3.免、防止。

《吕氏春秋 · 季冬纪 · 介立》:“脆弱者拜请以避死。”汉 · 高诱 · 注:“避,犹免也。”

避雷针、避孕。

4.让。

汉 · 鼌错《论贵粟疏》:“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唐 · 杜甫《饮中八僊歌》:“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bèi

详细解释

(一)之又音。

两岸词典解释


详细解释

1.躲开;躲避。

避匿、走避、避重就轻、退避三舍。

2.避免;防止。

避孕、避雷针。

3.《书》亚于;不及。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汉‧鼌错《论贵粟疏》)。

外语翻译


  • avoid; turn aside; escape; hide
  • vermeiden (V)​, fliehen
  • éviter, s'écarter, esquiver, prévenir, s'échapper, fuir, quitter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

古文: 𨓶𢕾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毗義切,音鼻。玉篇》:迴避也。史記・藺相如傳》:望見廉頗,引車避匿。前漢・王吉傳》:敘避而入商雒深山。後漢・郅惲傳》:避地敎授。【註】隱遁也。

又,《正韻》:通作辟。論語》辟世、辟地、辟言、辟色,俱作辟。

注解

〔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避〕字拼音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辟,五行属

〔避〕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辟声。本义是躲开,回避。

〔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ì] ⑴ 躲,设法躲开⑵ 防止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下反切毗義切頁碼54頁,第1

避回也。从辵辟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四反切便詈反頁碼156頁,第2行,第3

避回也。從辵辟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下反切毗義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290頁,第1許惟賢130頁,第1

避回也。

段注上文回辟之回訓衺。𠆎之叚借字也。此回依本義訓轉。俗作迴是也。然其義實相近。

从辵。辟聲。

段注毗義切。十六部。經傳多假辟爲避。

白话解释

避,迂迴绕开。字形采用“辵”作边旁,“辟”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從辵、辟聲,篆文、隸書、楷書同。字從「辵」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辟」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辟」字本義為「法也」,此義與「避」無關。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