𤓯
一部4画上下结构U+244EF
意思解释
基本释义
𤓯
1◎同“掌”。
𤓯
2◎同“𠃨”。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諸兩切;《集韻》:止兩切,𡘋音掌。《說文》:亦𠃨也,从反爪。《正字通》:古掌字。
注解
〔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爪部。
〔𤓯〕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hǎng、jú,上下结构。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諸兩切頁碼第87頁,第22字續丁孫
𤓯
異體𤓯
亦丮也。从反爪。闕。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六反切職想反頁碼第240頁,第7行,第2字述
亦𠃨也。從反爪,闕。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闕古音第-部頁碼第451頁,第2字許惟賢第203頁,第5字
亦𠃨也。
段注亦者,亦上篆。此亦持也。
从反爪。
段注對覆手言。
闕。
段注謂闕其音也。其義其形皆可知。而其讀不傳。故曰闕。後人肊爲說曰諸兩切。葢以覆手反之卽是掌也。楊雄《河東賦》。河靈矍踢。𤓯華蹈衰。蘇林曰:掌據之,足蹈之也。云掌據之,正合丮持之訓。而小顏云:爪古掌字。酈注《水經・河水》篇,李注《西京賦》皆引賦作掌。則自蘇林巳後皆讀掌也。許曰:其於所不知。葢闕如也。何必許所闕而強爲之辭乎。爪之變爲仉。見《廣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