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掌的意思解释

手部12画上下结构U+638C

手部

12画

8画

上下结构

形声字

IPKR

FBRQ

KOJM

90502

2222

5338

U+638C

243452513112 竖、点、撇、点、横撇/横钩、竖、横折、横、撇、横、横、竖钩

𠫝𤓯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手心,脚心。~心。手~。脚~。鼓~。易如反~。

用巴掌打。~嘴。

把握,主持,主管。~管。~权。~勺。~柜。

鞋底或牲口蹄子底下的东西。鞋~。马~儿。

〔~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本义:手掌,手心。

,手中也。 《说文》指其 《论语 · 八佾》易于反,安于泰山。 枚乘《谏吴王书》

掌上(手掌之上。极言容易);掌上观纹(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掌文(手掌纹路所呈现的近乎文字的形状)

palm;

2.脚的底部 。

脚掌。

sole;

3.四足动物带爪的脚。

,亦我所欲也。 《孟子 · 告子上》

bottom of certain animals' feet;

4.脚 。

鸭掌。

foot;

5.掌状物 。

仙人掌。

paw-like object;

6.钉在马、驴、骡等蹄子底下的蹄铁 。

这匹马该钉掌了。

horseshoe;

7.又指钉或缝在鞋底后部的补钉 。

鞋掌。

shoe sole;

8.姓。

动词

1.用手掌打。

蹶松析,蒺藜。 扬雄《羽猎赋》

掌嘴。

slap; strike with the palm of the hand;

2.主管,负责。

舜使益火, 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孟子 · 滕文公上》

掌家(管家);掌土(指掌管工部事务。因古代工部负责土木建造和水利工程等,故称);掌文(掌管文翰);掌计(掌握考核);掌节(掌握节令);掌选(主持选拔举荐);掌礼(主持礼仪);掌灶(主持烹调)

be in charge of;

3.支撑。

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不住。 《红楼梦》

掌不住(支撑不住;忍不住)

support;

4.忍住。

连贾珍也不住笑了。 《红楼梦》

endure;

国语辞典解释


详细解释

1.手心、足心。

鼓掌、脚掌、易如反掌。

2.动物的脚底。

熊掌、鸭掌。

3.量词。计算武术招数的单位。

一掌毙命、降龙十八掌。

4.钉缝在鞋底前、后部分的皮子或橡胶。

钉一块掌儿。

5.姓。如晋代有掌同。

1.用手掌打。

掌嘴。

2.管理、主持。

掌舵、掌政、职掌大权。

3.北方方言。指搁放、加上。

记得掌点儿盐到汤里。

两岸词典解释


详细解释

1.人的手心;脚心。

手掌、脚掌。

2.某些动物的脚底。

鹅掌、熊掌。

3.主持;控制。

掌权、掌控、掌舵。

4.用手心拍击。

掌嘴。

5.用手拿持。

掌旗。

6.点(灯)。

掌灯。

7.钉住马等牲畜脚底,保护蹄的铁片。

这匹马该换掌了。

8.钉或缝在鞋底前、后的皮子或橡胶薄片(口语中多儿化)。

9.量词。用于计算手掌打的次数。

一掌击中。

10.姓。

外语翻译


  • palm of hand, sole of foot, paw
  • Handinnenfläche, Handteller (S)​, Zhang (Eig, Fam)
  • paume, patte, tenir, prendre en main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

古文: 𤓯

唐韻》:諸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止兩切,𡘋章上聲。說文》:手中也。增韻》:手心也,謂指本也。論語》:指其掌。禮・中庸》:治國其如示諸掌乎。【註】示讀如寘。【疏】如置物掌中也。

又,職掌,主也。書・周官》:冢宰掌邦治。禮・樂記》:禮之末節也,故有司掌之。

又,鞅掌,失容也。詩・小雅》:或王事鞅掌。【箋】鞅,猶荷也。掌,謂捧之也。負荷捧持以趨走。言促遽也。【疏】言事煩,不暇爲容儀也。

又,姓。晉琅邪掌同,前凉燉煌掌據。

又,《本草》:水蛭。一名至掌。爾雅・釋蟲》:蛭蝚,至掌。

正字通》:古作𤓯。覆手爲爪,反爪爲𤓯。後譌作仉。孟子母仉氏,今作掌。

注解

〔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掌〕字拼音是zhǎ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𫩠、手,五行属

〔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ǎng] ⑴ 手心,脚心⑵ 用巴掌打⑶ 把握,主持,主管⑷ 鞋底或牲口蹄子底下的东西⑸ 〔~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⑹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諸兩切頁碼400頁,第9

掌手中也。从手尙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職想反頁碼962頁,第7行,第1

掌手中也。從手尚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諸兩切古音第十部頁碼2372頁,第3許惟賢1031頁,第3

掌手中也。

段注手有面有背。背在外則面在中。故曰手中。《左傳》云有文在手者,在掌也。《釋名》云:水泆出所爲澤曰掌。水渟處如手掌中也。詩。或王事鞅掌。傳曰:鞅掌,失容也。箋云:鞅猶何也。掌謂捧之也。玉裁按凡《周禮》官名掌某者,皆捧持之義。

从手。尙聲。

段注諸兩切。十部。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