揫
手部13画上下结构U+63EB
外语翻译
- grasp with hand, pinch
- sammeln
- recueillir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正韻》:卽由切;《集韻》、《韻會》:將由切,𡘋音啾。《說文》本作𢱀,束也。《增韻》:斂也。《禮・鄕飲酒義》秋之爲言愁也〔註〕:愁讀爲揫。揫,斂也。
义又,《爾雅・釋詁》:聚也。馬融〈廣成頌〉:揫斂九藪之動物。
又,《集韻》:字秋切,音遒 —— 亦聚也。《說文》引《詩》百祿是揫。今《詩》作遒。
义又,揚子《方言》:細也。斂物而細謂之揫。
义又,《前漢・律歷志》作𩏶。別見韋部。
义又,《韻會》、《正韻》:揫,或作愁。引〈鄕飲酒義〉。〇【按】愁有揫音,非揫與愁通也。
注解
〔揫〕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揫〕字拼音是jiū,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秋、手。
〔揫〕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iū] ⑴ 聚集:“~敛九薮之动物。”⑵ 束。⑶ 细小。⑷ 固。⑸ 古通“揪”:“忍终教束手囹圄,急提防劈面~拖。”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卽由切頁碼第404頁,第1字續丁孫
𢱀
異體揫
束也。从手秌聲。《詩》曰:「百祿是揫。」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即由反頁碼第969頁,第7行,第2字述
束也。從手秋聲。《詩》曰:「百禄是揫。」
鍇注臣鍇按:《爾雅》:「束,聚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卽由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406頁,第3字許惟賢第1046頁,第2字
束也。
段注束者,縳也。《鄉飲酒》義曰:西方者秋。秋之爲言愁也。愁讀爲揫。按《韋部》𩏶,收束也。或从要作𩏶。或从秋手作揫。揫卽𢱀。然則此篆實爲重出也。
从手。秌聲。
段注卽由切。三部。
詩曰:百祿是𢱀。
段注《商頌・長發》文。今詩作遒。傳曰:遒,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