逖
意思解释
逖
tì基本解释
◎远:“~矣!西土之人”。
详细解释
形容词
◎远,不近 。
逖闻(逖听。在远处听到。表示恭敬);逖远(遥远);逖慕(仰慕,仰望思慕。表示恭敬)
distant;
动词
1.使之远离。
我则致天之罚,离逖尔土。
keep away from;
2.通“剔”。治。
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
manage;
国语辞典解释
逖
tì详细解释
形
◎遥远的、远方的。
《说文解字 · 辵部》:“逖,远也。”《隋书 · 卷一四 · 音乐志中》:“百蛮非众,八荒非逖,同作尧人,俱包禹迹。”
动
◎远离。
《书经 · 多方》:“我则致天之罚,离逖尔土。”《汉书 · 卷八五 · 谷永传》:“诛逐仁贤,离逖骨肉。”
外语翻译
- far, distant; keep at distance
- fern, weit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他歷切,音踢。《說文》:遠也。《書・牧誓》:逖矣,西土之人。又,〈多士〉:移爾遐逖。
义又,遠之也。《書・多方》:離逖爾土。《左傳・僖二十八年》:糾逖王慝。【註】有惡于王者,糾而遠之。
义又,逖逖,欲利貌。《楚辭・九章》:悼來者之逖逖。
义又,《字彙》:借作惕。《易・渙卦》:血去逖出。
义《韻會》同「逷」,《集韻》亦作狄。
注解
〔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逖〕字拼音是tì,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狄,五行属火。
〔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ì] ⑴ 远:“~矣!西土之人”。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他歷切頁碼第55頁,第10字續丁孫
逖
遠也。从辵狄聲。
逷
古文逖。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他歴反頁碼第159頁,第5行,第3字述
逺也。從辵狄聲。
鍇注臣鍇按:《尚書》曰:「逖矣西土之人。」
反切………頁碼第159頁,第6行,第1字述
古文逖。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他歷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97頁,第6字許惟賢第133頁,第10字
遠也。
段注《釋詁》。逷,遠也。按《集韵》云:《說文》引詩舍爾介逖。王伯厚〈詩〉攷因之。攷《大雅》作介狄。毛訓遠也。葢謂狄同逖。言叚借也。用逷蠻方。云逷,遠也。則言轉注也。《集韵》所據不足信。
从辵。狄聲。
段注他歷切。十六部。
古文逖。
段注《大雅》。用逷蠻方。《牧誓》。逷矣西土之人。郭樸注《爾雅》,顏之推觀我生賦,李善《文選注》引書皆作逷。衞包始改爲逖也。《左傳》古字後人多妄改。如襄十四年豈敢離逷用古文。僖卄八年糾逖王慝則用小篆。豈非改之不畫一乎。易狄同部。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從辵、狄聲;《說文》古文從辵、易聲。楷字同篆文。字從「辵」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狄」或「易」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狄」字本義為「赤狄」,是古代一種邊疆民族;「易」字本義為「蜥易,蝘蜓,守宮也」,二字都和「逖」義無關,因此不兼義。在六書中屬於形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