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谅的意思解释

讠部10画左右结构U+8C05

讠部

10画

8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YYIY

IVYRF

SSJK

30796

6156

3334

U+8C05

4541251234 点、横折提、点、横、竖、横折、横、竖钩、撇、点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liàng

基本解释

宽恕。~解( jiě )。~察。体~。见~。原~。

信实。~直(诚信正直)。

推想。~必。~已上车。

固执,坚持成见。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声。从言,京声。本义:诚实;信实。

2.同本义。

,信也。 《说文》众信曰 《方言一》请肆简 《礼记 · 内则》友直友 《论语》易直子之心。 《礼记 · 祭义》私直怜兮何极,心怦怦兮直。 《楚辞 · 九辩》

谅直(诚信正直) ;谅士(诚信之士);谅节(高尚的节操);谅实(真诚)

honest;

3.固执,坚持己见。

君子贞而不 《论语 · 卫灵公》

stubborn;

动词

1.谅解。

母也天只,不人只。 《诗 · 鄘风 · 柏舟》未必某此心也。 欧阳修《与刁景纯学士书》

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谅情(体谅实情)

understand;

2.宽恕或容忍。

其至冤。 唐 · 李朝威《柳毅传》

谅宥(原谅);尚希见谅。

forgive; excuse;

3.料想,认为。

前事年远,无人推剥。 《京本通俗小说 · 冯玉梅庆团圆》

谅不见怪;谅必如此;谅来(想来;料想);谅他也不会这样做。

presume; expect;

外语翻译


  • excuse, forgive; guess, presume
  • vergeben, verzeihen , Liang (Eig, Fam)
  • pardonner, excuser, supposer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

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𡘋良去聲。說文》:信也。詩・小雅》:諒不我知。【鄭箋】信也。【朱傳】誠也。禮・內則》:請肄𥳑諒。【註】言語信實也。

又,小信也。論語》:豈若匹夫匹婦之爲諒也。

又,揚子《方言》:愋諒,知也。廣雅》:哲也。玉篇》:相也、助也。廣韻》:佐也。正韻》:照察也。

又,蠻州名。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諒州。

又,姓。諒毅。見《戰國策》。諒輔。見《後漢・獨行傳》。

又,《集韻》或作亮。爾雅・釋詁》:亮,信也。【疏】《方言》云:衆信曰諒。周南召南衞之語也。詩・鄘風》:不諒人只。【傳】諒,信也。本亦作亮。

又,通作涼。詩・大雅》:涼彼武王。【傳】涼,佐也。本亦作諒。

又,或作倞。禮・郊特牲》:祊之爲言倞也。【註】倞,猶索也。或爲諒。

又,《集韻》、《類篇𡘋呂張切,音良 —— 亦同「亮」,信也。

又,通作良。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註】子諒,朱子讀爲慈良。

注解

〔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諒〕字拼音是lià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京

〔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iàng] ⑴ 见“谅”。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力讓切頁碼69頁,第6

諒信也。从言京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五反切力狀反頁碼194頁,第3行,第1

諒信也。從言京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上反切力讓切古音第十部頁碼356頁,第6許惟賢160頁,第7

諒信也。

段注《方言》。眾信曰,諒。《周南》、《召南》,衞之語也。經傳或假亮爲諒。

从言。京聲。

段注力讓切。十部。

白话解释

谅,信号。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京”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從言、京聲,篆文、隸書、楷書同。字從「言」為義符,表示與言語有關;從「京」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京」字本義為「人所為絕高丘也」,此義與「諒」無關,故不兼義。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