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诐的意思解释

讠部7画左右结构U+8BD0

讠部

7画

5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YHCY 86,YBY 98

IVDHE

SXI

34747

U+8BD0

4553254 点、横折提、横撇/横钩、撇、竖、横撇/横钩、捺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偏颇,邪僻。~行。~辞。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言,皮声。本义:辩论。

2.同本义。

,辩论也。 《说文》。段玉裁注:“此诐字正义。皮,剥取兽革也。披,析也。凡从皮之字,皆有分析之意,故诐为辩论也。”

argue;

3.谄媚。

阴贼。 《汉书》

flatter;

形容词

通“颇”( pō )。偏颇,不正。

不从俗而行兮。 《楚辞 · 刘向 · 离世》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 《孟子 · 公孙丑上》

诐行(不正当的行为);诐辞(偏颇邪僻的言论)

biased, biassed;

外语翻译


  • argue; biased; one-sided
  • schmeicheln
  • demi-vérité, flatter, oblique, inexact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

唐韻》、《集韻》、《韻會𡘋彼義切,陂去聲。說文》:辯論也。廣雅》:慧也。玉篇》:佞諂也。廣韻》:譣詖也。詩・周南・卷耳序》:內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箋】詖,妄加人以罪也。崔云:險詖,不正也。孟子》:詖辭知其所蔽。【註】詖,偏陂也。前漢・敘傳》:趙敬險詖。【師古註】詖,辯也。一曰佞也。

又,《正韻》:兵媚切,悲去聲 —— 義同。

又,《六書故》與陂通。荀子・成相篇》:讒人罔極,險陂傾側。【註】陂與詖同。

又,《廣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糜切,𡘋音陂。又,《正韻》:逋眉切,音悲。又,《集韻》:滂禾切,音坡 —— 義𡘋同。

考證

卷目:考證・酉集上 部首:言部 )

《詩・周南・卷耳序》內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箋》詖,妄加人以罪也。

謹照原書箋改釋文。

注解

〔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詖〕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皮

〔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ì] ⑴ 见“诐”。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彼義切頁碼69頁,第29

詖辯論也。古文以爲頗字。从言皮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五反切筆詈反頁碼196頁,第2行,第2

詖辨論也。古文以爲頗字。從言皮聲。

鍇注臣鍇按:《詩・序》:「譣詖私謁之心。」《孟子》曰:「詖辭知其所蔽。」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上反切彼義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362頁,第3許惟賢163頁,第1

詖辨論也。

段注此詖字《正義》。皮,剥取獸革也。柀,析也。凡从皮之字皆有分析之意。故詖爲辨論也。

古文㠯爲頗字。

段注此古文同音假借也。頗,偏也。

从言。皮聲。

段注彼義切古音在十五部。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