朓
意思解释
朓
tiǎo基本解释
①农历月底月亮出现在西方:“朒~警阙,朏魄示冲。”
②盈余:“盈者谓之~,不足者谓之朒。”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从月,兆声。本义:古称夏历月底月亮在西方出现) 同本义。
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朓。 三月晦朓鲁卫分。 日朓月蚀,昼冥宵光。
朓朒(旧历月初月见于东方和月末月见于西方)
the moon appear from the west at the end of the lunar month;
形容词
◎快速;行疾。
朓,疾也。
朓侧(日月疾缓合度。比喻行为规范)
rapid;
国语辞典解释
外语翻译
- sacrifice
- Brandfleck, abflämmen (Gras) (S)
- roussi, lune de l'ouest avant le lever du soleil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土了切,音眺。《說文》: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前漢・五行志》〔註〕:孟康曰:朓者,月行疾在日前,故早見。又,服虔曰:朓,相覜也,日晦食爲朓。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他彫切,音祧。又,《集韻》:他弔切,音糶 —— 義𡘋同。
又,《廣韻》:丑召切;《集韻》:丑照切,𡘋音哨 —— 祭也。
又,《集韻》:徒了切,音窕 —— 月側也。
注解
〔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上,康熙部首是月部。
〔朓〕字拼音是tiǎ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月、兆。
〔朓〕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月,兆声。本义是古称夏历月底月亮在西方出现。
〔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iǎo] ⑴ 农历月底月亮出现在西方:“朒~警阙,朏魄示冲。”⑵ 盈余:“盈者谓之~,不足者谓之朒。”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土了切頁碼第221頁,第15字續丁孫
朓
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从月兆聲。
附注按:今楷化形體已與從肉、兆聲的「脁」無別。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三反切土了反頁碼第565頁,第6行,第2字述
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從月兆聲。
鍇注臣鍇曰:「此亦日月行度之失也,行太遲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土了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1252頁,第3字許惟賢第549頁,第7字
段注篆體今正。
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
段注朓朒皆言月之變也。《尙書・五行傳》曰: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朓則侯王其荼(音舒)。注云:朓,條也。條達,行疾皃。荼,緩也。日,君象也。月,臣象也。君政急則日行疾。月行徐。臣逡遁不進也。蔡邕曰:元首寛則望舒朓。侯王肅則月側匿。
从月。兆聲。
段注土了切。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