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臏的意思解释

月部18画左右结构U+81CF

月部

18画

14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EPGM

BJMC

QWKL

73286

U+81CF

351144512332511134 撇、横折钩、横、横、点、点、横撇/横钩、横、竖、撇、撇、竖、横折、横、横、横、撇、点

的笔顺

意思解释


bìn

基本解释

见“膑”。

国语辞典解释


bìn

详细解释

膝盖骨。

《史记 · 卷五 · 秦本纪》:“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唐 · 张守节 · 正义:“膑,胫骨。”

削去膝盖骨。

《荀子 · 正论》:“詈侮捽搏,捶笞膑脚。”唐 · 杨倞 · 注:“膑脚,谓刖其膝骨也。”

两岸词典解释


bìn

详细解释

1.构成膝关节的骨头之一,大致呈扁栗形,能随肌肉收缩及松弛而移动。也称为膝盖骨。

2.古代一种削去膝盖骨的刑罚。∥也作“髕”。

膑脚、膑足。

外语翻译


  • the kneecap
  • rotulien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

廣韻》:毗忍切;《集韻》、《韻會》:婢忍切,𡘋音牝。說文》:膝耑也。增韻》:膝蓋骨。潘岳〈西征賦〉:徂潛鉛而脫臏。【註】膝蓋也。

又,《玉篇》:臏骨也。史記・秦本紀》:王與孟說舉鼎,絕臏。【註】《正義》曰:臏,脛骨也。

又,《集韻》:一曰刖也。周禮・秋官・司𠛬》刖罪五百〔註〕:刖,斷足也。周改臏作刖,殺死𠛬也。禮・文王世子》其𠛬罪,則纖剸,亦吿於甸人〔註〕:宮、割、臏、墨、劓、刖,皆以刀鋸割刺人體也。

又,人名。史記・孫武傳》:孫臏,孫武之後世子孫也。

又,《集韻》:毗賓切,音頻。又,遍忍切,音䐔 —— 義𡘋同。

注解

〔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臏〕字拼音是bì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賓

〔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ìn] ⑴ 见“膑”。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下反切毗忍切頁碼128頁,第19

異體𩪯

髕厀耑也。从骨賓聲。

附注沈濤古本考:「《一切經音義》卷三、卷四、卷五、卷七、卷十二皆引作『膝骨也』。《華嚴經》七十三音義所引亦同。是古本不作厀耑。以本部髀骨、𩪡骨、脛骨諸解例之則作厀骨為是。今本乃涉下文,䯏字解骨耑而誤耳。」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八反切脾閔反頁碼332頁,第1行,第1

髕膝耑也。從骨賓聲。

鍇注臣鍇曰:「古臏刑去膝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下反切毗忍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659頁,第2許惟賢294頁,第5

髕厀耑也。

段注厀,脛頭節也。《釋骨》云:葢膝之骨曰膝髕。《大戴禮》曰:人生朞而髕。髕不備則人不能行。古者五㓝臏,宫,劓,墨,死。臏者,髕之俗。去厀頭骨也。周改髕作跀。其字借作刖。𣃔足也。漢之斬趾是也。髕者癈不能行。跀者尚可箸踊而行。踊者,跀足者之屨。《莊子》。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崔譔云:無趾故以踵行。是則跀輕於髕也。古文尚書呂㓝說夏㓝作剕。《周本紀》、《漢・㓝法志》、《周禮・司㓝》注引尚書《大傳》皆作髕。《周禮》注云:周改臏作刖。而《公羊》疏引鄭駁《異義》云:臯陶改臏爲剕。呂㓝有剕。周改剕爲刖。與《周禮》注不合。《足部》云:䠊,跀也。䠊卽剕字。許謂䠊卽跀矣。鄭析䠊跀爲二。不知其制何以分別。竊謂《周禮》注爲長。駁《異義》則未定之論。許說亦非是也。剕惟見於呂㓝。他經傳無言䠊,言剕者。葢䠊者髕之一名。故《周禮》說周制作刖。呂㓝說夏制。則今文尚書作臏。古文尚書作剕。實一事也。周改髕爲跀,卽改䠊爲跀也。許釋䠊爲跀。非。鄭云臯陶改髕爲䠊。亦非也。髕作䠊,如《禹貢》蠙作玭,《商書》紂作受。音轉字異。非有他也。

从骨。賔聲。

段注毗忍切。十二部。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