谆
意思解释
谆諄
zhūn基本解释
①恳切,诚恳。~复(反复地说)。~嘱。~~。
②佐,辅助。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声。本义:教诲恳切耐心的样子。
2.同本义。多叠用,也单用。
谆,告晓之熟也。 诲尔谆谆。 不必谆谆。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通使也与唐敖行礼,再再谆托。
谆谆醇醇(恳切淳厚);谆谆教导;谆谕(谆谆告谕);谆熟(再三告诫要牢记在心)
earnestly and sincerely;
3.诚恳;忠诚。
谆谆忠谨之貌也。 吾嫉惰游者,怜子愚且谆。
谆笃(诚恳笃实);谆朴(忠厚朴实);谆问(恳切询问);谆托(恳切相托);谆切(诚实恳切)
sincere; loyal;
动词
◎辅佐 曾孙蒯聩以谆 赵鞅之故,敢昭告于皇祖 文王、烈祖 康叔、文祖 襄公、昭考 灵公。——《国语·晋语》
assist;
外语翻译
- patient, earnest; earnestly
- wiederholt, verschiedentlich
- expliquer, inculquer, réitérer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古文: 𧭫
《唐韻》:章倫切;《集韻》、《韻會》、《正韻》:朱倫切,𡘋音肫。《說文》:吿曉之熟也。《正韻》:誨言重複也。《詩・大雅》:誨爾諄諄。【朱傳】詳熟也。【釋文】諄,又作訰。
义又,《廣韻》:至也。誠懇貌。《集韻》:通作訰肫,或作忳純。𡘋詳前訰字註。
又,《集韻》或作哼。《莊子・胠篋篇》:釋夫恬惔無爲,悅夫啍啍之意。《通雅》:卽諄諄也。
义又,姓。見《字彙》。
又,《玉篇》、《廣韻》:之閏切;《集韻》、《韻會》、《正韻》:朱閏切,𡘋肫去聲 —— 吿之丁寧也。《左傳・襄三十一年》:趙孟年未盈五十,而諄諄焉如八九十者。
义又,《韻會》:忠謹之貌。《後漢・卓茂傳》:勞心諄諄。
义又,《玉篇》:佐也。〈晉語〉:曾孫蒯瞶,以諄趙鞅之故。
义又,揚子《方言》:諄憎,所疾也。宋魯凡相惡謂之諄憎,若秦晉言可惡矣。
又,《集韻》:主尹切,音準 —— 與《方言》義同。
义又,《韻會》或作啍。《荀子・哀公篇》:無取口啍。【註】與諄同,誕也。
又,叶朱遄切,音專。《史記・司馬相如・封禪頌》:厥之有章,不必諄諄。依類託寓,諭以封巒。
注解
〔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諄〕字拼音是zhū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享。
〔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ūn] ⑴ 见“谆”。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章倫切頁碼第69頁,第30字續丁孫
𧭺
異體諄
告曉之孰也。从言𦎫聲。讀若庉。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五反切主均反頁碼第196頁,第3行,第1字述
告暁之熟也。從言𦎧聲,讀若庉。
鍇注臣鍇按:《詩》曰:「誨爾諄諄。」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章倫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362頁,第4字許惟賢第163頁,第2字
告曉之孰也。
段注《大雅》。誨爾諄諄。《左傳》年未盈五十。而諄諄如八九十者。《孟子》。諄諄然命之乎。《大雅》諄諄,鄭注《中庸》引作忳忳。云忳忳,𢡆誠皃也。按其中𢡆誠。其外乃告曉之孰。義相足也。《方言》曰:諄,辠也。又曰:宋魯凡相惡謂之諄憎。此則敦字之假借。《攵部》曰:敦,怒也。詆也。詩。王事敦我。
从言。𦎧聲。讀若庉。
段注章倫切。十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