倈
亻部10画左右结构U+5008
国语辞典解释
倈俫
lái详细解释
名
1.对人的泛称。有贱视的意思。
元 · 戴善甫《风光好 · 第二折》:“梅香!兀那月下闲行的,正是那俫!”
2.戏曲中扮演小孩的脚色。
元 · 王实甫《西厢记 · 第四本 · 第二折》:“俫云:‘奶奶知道你和姐姐去花园里去,如今要打。’”元 · 孟汉卿《魔合罗 · 楔子》:“正末扮李德昌同旦、俫上云:‘自家李德昌是也。’”
外语翻译
- to induce to come; to encourage
- ermutigen, stärken, fördern (V), veranlassen herzukommen (V)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义《集韻》同「徠」。
注解
〔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倈〕字拼音是lá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來。
〔倈〕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ái] ⑴ 中國元雜劇中扮演小孩的角色,亦作“俫兒”。⑵ 見。⑶ 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名。⑷ 古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