㸏
火部23画半包围结构U+3E0F
意思解释
基本释义
㸏
◎同“爢”。
外语翻译
- (same as 爢) cooked or well-done; cooked soft, (interchangeable 糜) mashed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靡爲切;《集韻》、《韻會》:忙皮切,𡘋音糜。《說文》:爛也。《玉篇》:爛熟也。
义又,《廣雅》:熱貌。
义又,《集韻》:一曰壞也。
义亦作糜。《孟子》:糜爛其民而戰之。《前漢・賈山傳》: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
义《韻會》或作𤓒,〈離騷〉作爢。
注解
〔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㸏〕字拼音是mí,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靡、火。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靡爲切頁碼第336頁,第5字續丁孫
㸏
異體𤓒、爢
爤也。从火靡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九反切美支反頁碼第821頁,第1行,第3字述
爛也。從火靡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靡爲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1930頁,第2字許惟賢第844頁,第2字
爤也。
段注古多叚糜爲之。糜訓糝。㸏訓爛。義各有當矣。《孟子》。糜爛其民而戰之。《文𨕖・答客難》。至則糜耳。皆用叚借字也。
从火。靡聲。
段注靡爲切。古音在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