鼇
黽部23画上下结构U+9F07
国语辞典解释
鼇
áo详细解释
名
◎一种海中的大龟。
《玉篇 · 黾部》:“鼇,传曰:‘有神灵之鼇,背负蓬莱之山在海中。’”《楚辞 · 屈原 · 天问》:“鼇载山抃,何以安之?”唐 · 白居易《题海图屏风》诗:“突兀海底鼇,首冠三神丘。”
外语翻译
- huge sea turtle
- tortue de mer mythologique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五牢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刀切,𡘋音敖。《說文》:海中大鼈也。《玉篇》:傳曰:有神靈之鼇,背負蓬萊之山,在海中。《史記・三皇本紀》:女媧氏斷鼇足,以立四極。
义俗作鰲,非是。
注解
〔鼇〕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黽部。
〔鼇〕字拼音是á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敖、黽。
〔鼇〕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áo] ⑴ 海中大鳖。传说能负山。《説文新附•黽部》:“鼇,海大鼈也。”《玉篇•黽部》:“鼇,傅曰:有神靈之鼇,背負蓬萊之山在海中。”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五牢切頁碼第451頁,第18字續丁孫
𪓾
異體鼇
海大鼈也。从𪓑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