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袪的意思解释

衤部10画左右结构U+88AA

衤部

10画

5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PUFC

LGI

WTBZ

34232

5925

U+88AA

4523412154 点、横撇/横钩、竖、撇、点、横、竖、横、撇折、点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袖口:“掺执子之~兮”。

举起,撩起。~衣请业。

同“祛”。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衣,去声。本义:衣袖。

2.同本义。

,衣袂也。 《说文》尺二寸。 《礼记 · 王藻》。按,析言之,则袖曰袂,袖口曰袪。”掺执子之兮。 《诗 · 郑风 · 遵大路》羔裘豹 《诗 · 唐风 · 羔裘》挂于博桑。 《楚辞 · 哀时命》(晋文公)逾垣而走,(寺人)披斩其 《左传》

sleeve;

3.专指袖口 。

袪裼(缘饰袖口)

end of sleeve;

动词

1.撩起。

黼帐而结组兮。 傅毅《舞赋》。注:“犹举也。”

袪衣(撩起衣服);袪步(举衣而行);袪衣受业(撩起衣服前往受业。形容虚心求教)

lift up;

2.摆脱,去掉。

童蒙赖焉。用其蔽。 蔡邕《郭有道碑文》伊余乐好仁,惑各亦泯。 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

袪除(除去);袪痒(除病);袪荡(清除)

drive off;

3.分开。

于天地神祗。 《汉书》

separate;

国语辞典解释


详细解释

衣袖、袖口。

《诗经 · 郑风 · 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左传 · 僖公五年》:“逾垣而走,披斩其袪。”

1.举起、撩起。

《吕氏春秋 · 恃君览 · 达郁》:“特会朝雨,袪步堂下。”晋 · 张华《巧杜赋》:“吉人向风而袪袂。”

2.分开、开散。

《文选 · 扬雄 · 剧秦美新》:“权舆天地未袪,睢睢盱盱。”

3.除去。

《文选 · 蔡邕 · 郭有道碑文》:“童蒙赖焉,用袪其蔽。”

两岸词典解释


详细解释

1.《书》衣袖;袖口。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诗经‧郑风‧遵大路》)。

2.《书》除去。通“祛”。

童蒙赖焉,用袪其蔽(《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

外语翻译


  • sleeves; cuff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下 部首:衣部 )

唐韻》:去魚切;《集韻》、《韻會》、《正韻》:丘於切,𡘋音胠。說文》:衣袂也。一曰袪也。者,袌也。詩・鄭風》:摻執子之袪兮。【疏】袂是袪之本,袪是袂之末。禮・玉藻》:深衣三袪。【註】三袪者,謂要中之數也,袪尺二寸,圍之爲二尺四寸,三之七尺二寸。左傳・僖五年》:披斬其袪。

又,袖口也。儀禮・喪服》:袪尺二寸。

又,《類篇》:舉袖貌。韓詩外傳》:孟嘗君明日袪衣請受業。後漢・班固傳》:袪黼帷鏡淸流。

又,《集韻》:丘據切,音去 —— 義同。

注解

〔袪〕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袪〕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衤、去

〔袪〕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衣,去声。本义是衣袖。

〔袪〕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ū] ⑴ 袖口:“掺执子之~兮”。⑵ 举起,撩起⑶ 同“祛”。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八上反切去魚切頁碼271頁,第27

袪衣袂也。从衣去聲。一曰袪,褱也。褱者,袌也。袪,尺二寸。《春秋傳》曰:「披斬其袪。」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六反切遣如反頁碼697頁,第4行,第1

袪衣袂。從衣去聲。一曰:袪,袖也。袖者,袌也。袪,尺二寸。《春秋傳》曰:「披斬其袪。」

鍇注臣鍇曰:「袂即今衣之袖口,俚言袖繳。」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八上反切去魚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565頁,第4許惟賢686頁,第3

袪衣袂也。

段注《鄭風・遵大路》、《唐風・羔裘》傳皆曰:袪,袂也。按袪有與袂析言之者。《深衣》注曰:袪,袂口也。《喪服記》注曰:袪,袖口也。《檀弓》注曰:袪,袖緣口也。《深衣・喪服》且袂與袪並言。葢袂上下徑二尺二寸。至袪則上下徑尺二寸。其義當分別也。若詩之兩言袪。則無庸分別。《定本・唐風》傳曰:袪,袂末也。此非是。傳下文言本末。本謂羔裘。末謂豹袖。非謂袂本袪末也。

从衣。去聲。

段注去魚切。五部。

一曰袪,褱也。褱者,袌也。

段注此義未見其證。《方言》曰:袿謂之裾。郭云:裾或作袪。按下文云裾,衣袌也。此云袪,袌也。則知古有假袪爲裾者矣。袪得訓袌。故或曰藏去。或曰弆。或曰袪。皆其義也。藏物必去此而藏彼。故其義亦爲攘却。兒寛傳李奇注曰:袪,開也。散也。凡褰開曰袪。若《毛傳》云:袪袪,彊健皃。亦於从去得義。古無从示之袪。至《集韵》而後有之。唐石經。以車袪袪。从衣不誤。

袪尺二寸。

段注《喪服記》、《玉藻》皆有此句。上葢奪《禮記》曰三字。

《春秋傳》曰:披斬其袪。

段注僖五年《左傳》文。杜注亦曰:袪,袂也。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