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倦的意思解释

亻部10画左右结构U+5026

亻部

10画

8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WUDB 86,WUGB 98

OFQU

NUYY

29212

0239

3075

U+5026

3243113455 撇、竖、点、撇、横、横、撇、捺、横折钩、竖弯钩

𠡶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疲乏。疲~。~怠。~意。~容。~色。

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厌~。~飞(喻厌倦仕宦而归隐)。~游(厌倦游宦生涯)。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人,卷声。本义:疲倦,劳累。

2.同本义。

,疲也。 《汉书 · 司马相如传》集注狭路之迫隘。 潘岳《西征赋》不继之以 《礼记 · 表记》居之无 《论语》士卒罢 《汉书 · 严助传》于事。 《战国策 · 齐策四》劳苦极。 《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飞而知还。 晋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相公 明 · 宗臣《报刘一丈书》

困倦(疲乏想睡);倦程(倦于旅程);倦飞(疲于飞行。以鸟自比,比喻归隐);倦怯(倦怠而没心绪);倦惫(疲倦困惫);倦闷(疲倦烦闷);倦劳(疲倦劳累)

tired; weary;

3.懈怠,厌烦,厌倦。

诲人不 《论语》则徧而不 《国语 · 晋语》。注:“懈也。”

闷倦(烦闷厌倦);倦游(厌于游宦而想辞官);倦笔(不经心的手笔);倦世(厌倦于俗世的生活)

be weary of; be tired of;

动词

1.蹲坐,双臂贴近身体弯下腰去,或蜷腿并用臀部贴近地面。通“踞”。

龟壳而食蛤梨。 《淮南子》

crouch;

2.衰减。

居贫苦而志不 《论衡》

decline;

国语辞典解释


详细解释

疲惫、懈怠。

宋 · 苏轼《永遇乐 · 明月如霜》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疲倦、倦怠、孜孜不倦、倦鸟归巢。

厌恶。

《易经 · 系辞下》:“通其变,使民不倦。”

两岸词典解释


详细解释

1.疲劳;疲乏。

疲倦、困倦。

2.懈怠;厌烦。

孜孜不倦、诲人不倦、厌倦。

外语翻译


  • be tired of, weary
  • müde, ermattet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

廣韻》:渠卷切;《集韻》、《正韻》:逵眷切,𡘋權去聲 —— 懈也。疲也。禮・儒行》:敦行而不倦〔「敦行而不」之「敦行」,原文作「篤行」〕

又,倨也。淮南子・道應訓》:盧敖游乎北海,見一士焉,方倦殼而食蛤梨。【註】楚人謂倨爲倦。

又,叶渠運切,音郡。劉楨〈魯都賦〉:至於日昃,體勞怠倦;一張一弛,文武之訓。

說文》力部作𠢏,人部作,音義同。宜合倦爲券字,重文不必分爲二。

注解

〔倦〕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倦〕字拼音是ju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卷,五行属

〔倦〕字造字法是形声。从人,卷声。本义是疲倦,劳累。

〔倦〕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uàn] ⑴ 疲乏⑵ 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八上反切渠眷切頁碼265頁,第14

倦罷也。从人𠨟聲。

附注徐鍇繫傳:「罷,疲字也。」朱駿聲《通訓定聲》:「字亦作勌,作倦。」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五反切具選反頁碼682頁,第5行,第1

倦罷也。從人卷聲。

鍇注臣鍇曰:「罷疲字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八上反切渠眷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529頁,第2許惟賢671頁,第5

倦罷也。

段注罷者,遣有罪也。引伸爲休息之偁。倦與《力部》劵義少別。鉉等於劵下注曰:今俗作倦,義同。葢不檢《人部》固有倦耳。

从人。卷聲。

段注渠眷切。十四部。

白话解释

倦,力量用尽。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卷”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作,由「人」、「卷」二字構成。從人,示人身的動作;從卷,聲符,注明音讀,兼表義。卷,膝蓋彎曲,引申為蜷曲之義。會二字得疲乏之義。隸書承之篆文,右體上端「」變作「」。楷書承之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