胻
月部10画左右结构U+80FB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戸更切;《集韻》:何庚切,𡘋音行。《說文》:脛耑也。从肉,行意兼聲。《廣韻》:牛勢胻也。《五音集韻》:肚也。又,《廣韻》:呼郎切;《集韻》:寒剛切,𡘋音炕。《博雅》:胻,脛也。《史記・龜筴傳》:壯士斬其胻。【註】脚脛也。
又,《集韻》:下梗切,音杏。又,下孟切,行去聲 —— 義𡘋同。
注解
〔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胻〕字拼音是hé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行。
〔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éng] ⑴ 小腿:“壮士斩其~。”⑵ 肚。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戶更切頁碼第130頁,第30字續丁孫
胻
脛耑也。从𠕎行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八反切閑橫反頁碼第337頁,第5行,第2字述
脛耑。從肉行聲。
鍇注臣鍇曰:「按《史記・龜策傳》曰『壯士斬其胻』是。」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戸更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679頁,第5字許惟賢第303頁,第3字
脛耑也。
段注耑猶頭也。脛近膝者曰胻。如股之外曰髀也。言脛則統胻。言胻不統脛。龜策傳曰:壯士斬其胻。卽斮朝涉之脛也。
从肉。行聲。
段注戸更切。古音在十部。篇,韵皆胡郞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