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證的意思解释

言部19画左右结构U+8B49

言部

19画

12画

左右结构

YWGU

YRNOT

SXJU

02618

U+8B49

4111251543341251431 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横撇/横钩、点、撇、撇、捺、横、竖、横折、横、点、撇、横

𨧭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zhèng

基本解释

告發,檢舉。《説文•言部》:“證,告也。”《論語•子路》:“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驗證;證實。《廣雅•釋詁四》:“證,譣也。”

憑證;證據。《大戴禮記•文王官人》:“平心去私,慎用六證。”

善美,行為不傾邪。《太玄•從》:“人不攻之,自然證也。”

諫浄。《吕氏春秋•誣徒》:“愎過自用,不可證移。”

佛教用語。指修行得道。《五燈會元•西天祖師•四祖》:“尊者在世化導,證果最多。”

病況,症候。後作“症”。《列子•周穆王》:“其父之魯,過陳,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證。”

详细解释

諫正 證,諫也。从言,正聲。——《說文》 士尉以證靖郭君, 靖郭君不聽。——《戰國策·齊策》。 高誘注:「證,諫也。」 又

證諫(直言規勸)

remonstrate;

名词

1.通「症」。病症。

然後先生之言,爲思陵對之藥也。 清 · 黃宗羲《子劉子行狀》

disease; illness;

2.假借爲「徵」。今亦用爲證驗字。證據。

正不在遠。 [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evidence; proof;

1.形聲。从言,正聲。繁體爲「登」聲。本義:告發。

2.同本義。

,告也。從言,登聲。 《說文》其父攘羊,而子之。 《論語 · 子路》

證父(告發父親)

inform against;

3.諫諍。 直爽地說出人的過錯,勸人改正。

愎過自用,不可移。 《呂氏春秋 · 巫徒》

criticize sb. 's faults frankly;

4.驗證;證實。

所以之而不遠。 《楚辭 · 惜誦》。注:「驗也。」而胗獨據其事。 《後漢書 · 繆肜傳》援古今。 清 · 黃宗羲《柳敬亭傳》

證佔(驗證);證驗(驗證);證類(以同類事物作證);證審(驗證審察);證察(考證審察)

prove; demonstrate;

5.佛教用語。參悟,修行得道。

禪師後果,居於林慮山。 唐 · 張鷟《朝野僉載》

證果(修得妙道);證聖(證入聖果);證悟(修行得道);證業(證悟業果)

realize; come to understand;

名词

1.證據,憑據。

慎用六 《大戴禮記 · 文王官人》罪無申,獄不訊鞫。 《後漢書》

證明師(起到證據作用的人或物);證左(指當時在現場親知親見其事,可以證明實際情形的人)

evidence; proof; testimony;

2.證件;證書 。

工作證;身分證;出生證;健康證

card; certificate;

国语辞典解释


zhèng

详细解释

1.告发。

《说文解字 · 言部》:“证,告也。”《论语 · 子路》:“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2.用凭据、事实来表明或断定。

《庄子 · 秋水》:“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证明、证实。

1.凭据。

人证、停车证、借书证。

2.病症、症候。

《列子 · 周穆王》:“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证。”

三焦辨证、血分证。

两岸词典解释


zhèng

详细解释

1.用可靠的凭据来证实或断定。

证实、论证、求证、考证。

2.凭据;证件。

人证、物证、铁证、学生证。

3.姓。

外语翻译


  • proof, evidence; testify, verify
  • Bestätigung (S)​, bestätigen, demonstrieren, prüfen, zertifizieren (V, Rechtsw)
  • certificat, permis, papiers, prouver, attester, démontrer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

古文: 𨨾

廣韻》、《集韻》、《韻會𡘋諸應切,蒸去聲。說文》:吿也。玉篇》:驗也。增韻》:𠋫也、質也。論語》: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史記・齊悼惠王世家》:令其辭證皆引王。後漢・張衡傳》:采前世成事,以爲證驗。宋書・沈約自序》:探摘是非,各褾證據。

又,與徵通。禮・中庸》:雖善無徵,無徵不信。【註】善無明徵,則其善不信也。徵,或爲證。

集韻》:唐武后作𨭻

注解

〔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證〕字拼音是zhè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登

〔證〕字造字法是形聲。从言,正聲。繁體爲「登」聲。本义是告發。

〔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èng] ⑴ 告發,檢舉。《説文•言部》:“證,告也。”《論語•子路》:“其父攘羊,而子證之。”⑵ 驗證;證實。《廣雅•釋詁四》:“證,譣也。”⑶ 憑證;證據。《大戴禮記•文王官人》:“平心去私,慎用六證。”⑷ 善美,行為不傾邪。《太玄•從》:“人不攻之,自然證也。”⑸ 諫浄。《吕氏春秋•誣徒》:“愎過自用,不可證移。”⑹ 佛教用語。指修行得道。《五燈會元•西天祖師•四祖》:“尊者在世化導,證果最多。”⑺ 病況,症候。後作“症”。《列子•周穆王》:“其父之魯,過陳,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證。”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諸應切頁碼76頁,第6

證告也。从言登聲。

蔣注武則天新造字:𤪉𨭻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五反切酌應反頁碼213頁,第7行,第1

證告也。從言登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上反切諸應切古音第六部頁碼399頁,第8許惟賢180頁,第11

證告也。从言。登聲。

段注諸應切。六部。今人爲證驗字。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