髈
骨部19画左右结构U+9AC8
意思解释
外语翻译
- the pelvis, the hip-bone; the humerus; a wing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廣韻》:匹朗切;《集韻》:普朗切,𡘋滂上聲 —— 𩩙,吳人云髈。《玉篇》:股也、脅也。
又,《廣韻》:步光切;《集韻》:蒲光切,𡘋音旁 —— 與膀同,膀胱。
注解
〔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骨部。
〔髈〕字拼音是bǎ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骨、旁。
〔髈〕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áng] ⑴ 同“膀”。胁。《説文•肉部》:“膀,脅也。髈,膀或从骨。”㈡ [pǎn] ⑴ 大腿。如:蹄髈。后作“膀”。《玉篇•骨部》:“髈,股也。”㈢ [bǎng] ⑴ 同“膀”。肩膀。《三國志通俗演義•馬超興兵取潼關》:“腰細髈寬,聲雄力猛。”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步光切頁碼第130頁,第8字續丁孫
𦜶
異體膀
脅也。从𠕎㫄聲。
髈
膀或从骨。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八反切薄荒反頁碼第335頁,第7行,第1字述
脅也。從肉㫄聲。
反切………頁碼第335頁,第7行,第2字述
膀或從骨。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步光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674頁,第2字許惟賢第300頁,第9字
脅也。从肉。旁聲。
段注步光切。十部。
膀或从骨。
白话解释
膀,两腋之下的肌肉。字形采用“肉(月)”作边旁,采用“旁”作声旁。髈,这是“膀”的异体字,字形采用“骨”作边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