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悄的意思解释

忄部10画左右结构U+6084

忄部

10画

7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NIEG

PFB

UKQ

99027

1877

3936

U+6084

4422432511 点、点、竖、竖、点、撇、竖、横折钩、横、横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忧愁。~切。~怆。~然落泪。忧心~~。

寂静无声。~然无声。~寂。~静。~声。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声。从心,肖声。本义:忧愁的样子。

2.同本义。

,忧也。 《说文》忧心 《诗 · 邶风 · 柏舟》劳心兮。 《诗 · 陈风 · 月出》诀后切。 《文选 · 潘岳 · 笙赋》

悄切(形容声音忧愁凄切);悄怆(哀伤,忧伤);悄悄(忧愁的样子);悄悒(因思念而忧郁);悄戚(悲痛忧伤)

grieved; worried;

3.寂静无声。

东船西舫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怆幽邃。 唐 ·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悄默声儿(不声不响);悄促促(静悄悄);悄悄(寂静的样子)

quiet; silent;

4.完全的,整个的 。

悄如(悄似,悄一似,悄一如。全像;恰似)

complete;

5.另见 qiāo。

基本解释

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不让人知道。深夜静~~。

国语辞典解释


详细解释

1.忧愁。

《诗经 · 陈风 · 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汉 · 毛亨 · 传:“悄,忧也。”唐 · 白居易《夜雨有念》诗:“胡为悄不乐,抱膝残灯前。”

忧心悄悄。

2.寂静。

唐 · 白居易《琵琶行》:“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宋 · 袁去华《剑器近 · 夜来雨》词:“悄庭户。试细听、莺啼燕语。”

静悄悄、悄然无声。

两岸词典解释


详细解释

1.寂静。

悄然无声、屋内悄无一人。

2.《书》忧伤。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3.声音小;轻声。

悄声细语。

详细解释

1.参见【悄悄】。

2.参见【悄悄话】。

外语翻译


  • silent, quiet, still; anxious
  • triste, silencieux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上 部首:心部 )

唐韻》:親小切;《集韻》、《韻會》、《正韻》:七小切,𡘋𢓮說文》:憂也。詩・邶風》:憂心悄悄。又,〈陳風〉:勞心悄兮。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七肖切,音俏 —— 急也。

注解

〔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悄〕字是多音字,拼音是qiǎo、qiā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忄、肖,五行属

〔悄〕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心,肖声。本义是忧愁的样子。

〔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iǎo] ⑴ 忧愁⑵ 寂静无声 [qiāo] ⑴ 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不让人知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下反切親小切頁碼357頁,第2

悄憂也。从心肖聲。《詩》曰:「憂心悄悄。」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反切千眇反頁碼866頁,第3行,第1

悄憂也。從心肖聲。《詩》曰:「憂心悄悄。」

鍇注臣鍇曰:「憂思低下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下反切親小切古音第二部頁碼2053頁,第3許惟賢898頁,第3

悄𢝊也。

段注按也當作皃。《釋訓》曰:悄悄,憂也。《毛傳》曰:悄悄,憂皃。

从心。肖聲。

段注親小切。二部。

詩曰:憂心悄悄。

段注《邶柏・舟》文。

白话解释

悄,忧愁。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肖”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忧愁之心悄悄幽幽。”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篆文到楷書,字形都是從心,表示內心的狀態;肖聲,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隸書於碑銘或易心為口,楷定作悄,規範字作「」。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