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
意思解释
島岛
dǎo基本解释
◎江海或湖泊裏四面被水圍著的陸地。~嶼。半~。海~。~鏈(排列成一串的許多島)。
详细解释
名词
◎形聲。从山,鳥聲。本義:江、湖、海洋中被水所包圍而比大陸要小的一片陸地) 同本義 入海居島中。——《史記·田儋傳》。集解引韋昭:“海中山曰島。” 山島竦峙。——曹操《步出夏門行》 英倫諸島乃屬冰天雪海之區。——[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又
島峙(似海島般聳峙);島夷(古指中國東部近海一帶及海島上的居民;南北朝時南北雙方封建統治者各以正統自居,互相詆譭,北朝稱南朝爲島夷;也指倭寇。
island;
外语翻译
- island
- Insel (S)
- île, îlot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廣韻》、《正韻》:都皓切;《集韻》、《韻會》:都老切,𡘋刀上聲。《說文》:海中有山可依止曰島。島,到也,人所奔到也。从山,烏省聲。《書・禹貢》:島夷卉服。【註】海曲曰島,卉草也,木棉之屬,以卉服來貢也。木華〈海賦〉:崇島巨鰲。
又,《集韻》或作隯。張衡〈西京賦〉:長風激於別隯。亦作嶹。
义《集韻》:古通鳥。
考證
《說文》海中有山可依止曰島。島,到也,人所奔到也。从山,烏省聲。《書・禹貢》島夷卉服。〔註〕海曲曰島,卉草也,木棉之屬,以卉服來貢也。
謹按所引多與原文不符,謹照各書原文改作:說文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島。从山鳥聲。釋名島,到也。人所奔到也。書禹貢島夷皮服。孔傳海曲謂之島。居島之夷還服其皮。
《木華・海賦》崇島巨鰲。
謹按鼇从黽,不从魚。照海賦原文改鼇。
注解
〔島〕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山部。
〔島〕字拼音是dǎo,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山。
〔島〕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ǎo] ⑴ 江海或湖泊裏四面被水圍著的陸地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九下反切都皓切頁碼第305頁,第5字續丁孫
㠀
異體嶋、嶌、島
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㠀。从山鳥聲。讀若《詩》曰「蔦與女蘿」。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八反切得早反頁碼第760頁,第3行,第1字述
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島。從山鳥聲。讀若搗。《詩》曰:「蔦與女蘿。」
鍇注臣鍇曰:「《釋名》曰:『島,到也;人所奔到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九下反切都晧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1749頁,第1字許惟賢第765頁,第5字
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㠀。
段注《禹貢》。鳥夷皮服。某氏傳讀爲㠀。與馬,鄭注如字不同。衞包徑改經爲㠀字。非也。
从山。鳥聲。
段注《韵會》作鳥省聲。非。
讀若詩曰蔦與女蘿。
段注《小雅・頍弁》文。都晧切。二部。《玉篇》丁了、多老二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