𧥣
言部10画左右结构U+27963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苦后切;《集韻》:去厚切;《正韻》:苦厚切,𡘋音口。《說文》:扣也。如求婦,先𧥣叕之。《廣韻》:先相𧥣可也。《正韻》:問也。與叩同。
义又,人名。與𧥣、崇𧥣。見《宋史・宗室表》。
又,《集韻》:虛加切,音蝦。《廣雅》:𧥣𧥣,笑也。
注解
〔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𧥣〕字拼音是kò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口。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苦后切頁碼第74頁,第2字續丁孫
𧥣
扣也。如求婦先𧥣叕之。从言从口,口亦聲。
附注丁福保詁林:「雲青案:唐寫本《玉篇》『𧥣』注引《說文》:『如求婦先扣發之。』二徐本『發』誤作『叕』,宜據改。」邵瑛羣經正字:「此即𧥣問之𧥣,今經典作叩。」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五反切懇走反頁碼第209頁,第2行,第2字述
扣也,如求婦先𧥣叕之。從言、口,口亦聲。
鍇注臣鍇曰:「頻繁哀求之意也。此當引當時俗語爲証也。𧥣叕。猶言扣嗑之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苦后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391頁,第1字許惟賢第176頁,第5字
扣也。
段注扣叩古今字。《說文》有敂無叩。此扣當作敂。
如求婦先𧥣叕之。
段注此葢古語。《諭語》我叩其㒳端而竭焉。孔曰:我則發事之始終以語之。《公羊傳》。吾爲子口隱矣。何曰:口猶口。語發動也。按猶口當作猶叩,句絶。
从言口。
段注會意。口者叩也。
口亦聲。
段注苦后切。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