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意思解释
陳陈
chén基本解释
①陳列;排列。《廣雅•釋詁一》:“陳,列也。”《玉篇•阜部》:“陳,布也。”
②行列。《文選。張衡〈東京賦〉》:“總輕武於後陳,奏嚴鼓之嘈囐。”
③向上述說。如:陳述;詳陳。《書•咸有一德》:“伊尹既復政厥辟,將告歸,乃陳戒于德。”
④公布;顯示。《國語•齊語》:“相示以巧,相陳以功。”
⑤施展;施用。《商君書•禁使》:“得勢之至,不參官而潔,陳數而物當。”
⑥堂下至院門的通道。《爾雅•釋宫》:“堂途謂之陳。”
⑦久;陳舊。《廣韻•真韻》:“陳,故也。”
⑧眾。《廣韻•真韻》:“陳,衆也。”
⑨通“田”。田野。《墨子•號令》:“各立其表,城上應之,候出越陳表。”
⑩古國名。在今河南省東部和安徽省北部一帶。《説文•冒部》:“陳,宛丘,舜後媯滿之所封。”
⑪古州名。北周改信州置,治所在秣陵县(今河南省沈丘县南)。隋移治宛丘县(今河南省淮阳县)。
⑫朝代名。南朝之一。西元557年陳霸先代梁稱帝,國號陳,建都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西元589年為隋所滅。
⑬姓。《廣韻•真韻》:“陳,姓。胡公滿之後,子孫以國為氏。”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聲。从阜,从木,申聲。本義:地名。古宛丘地,春秋時陳國國都,在今河南省淮陽縣。引申爲姓氏。
2.古國名 。在今河南省東部和安徽省北部一帶。
陳,宛丘, 舜後嬀( guí )滿之所封。 陳, 顓頊之族也。
Chen state;
3.陳朝 。朝代名。南朝之一。公元557年陳霸先代樑稱帝,國號陳。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後被隋所滅。
Chen Dynasty;
4.戰陣;行列。
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
battle array;
5.姓。
動
1.陳設,陳列。
陳,列也。 陳,布也。 展器陳告備。 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陳魚而觀之。 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陳獻(陳設供奉);陳寶(陳列寶物)
put in order; display;
2.述說。
吾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於王前。 跪敷衽以陳辭兮。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 衡因上疏陳事。 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
詳陳(詳細述說);陳言(陳述)
explain; state;
形容词
◎陳舊 年穀復熟而陳積有餘。——《荀子·富國》 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惟陳言之務去。——唐· 韓愈《答李翊書》 又
陳醋;陳跡;推陳出新,新陳代謝。
antiquated; outmoded;
越南字释义
陳
◎同“嗂”。
国语辞典解释
陳陈
chén详细解释
动
1.排列。
《书经 · 洪范》:“我闻在昔,鲧垔洪水,汨陈其五行。”《礼记 · 中庸》:“陈其宗器,设其裳衣。”
陈设、陈列。
2.述说。
《孟子 · 公孙丑下》:“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文选 · 古诗十九首 · 今日良宴会》:“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3.张扬、显示。
《礼记 · 表记》:“事君欲谏不欲陈。”唐 · 韩愈《爱直赠李君房别》:“勇不动于气,义不陈乎色。”
形
◎旧的、年代久远的。
陈年老酒。
名
1.国名。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都宛丘。其地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旧开封以东至安徽省旧毫之间。
2.朝代名。(西元557~589)陈霸先代梁而称帝,建都建康,拥有大陆地区长江以南的地区,为南朝版图最小的王朝。后为隋所灭。
3.姓。如汉代有陈平。
两岸词典解释
陳陈
chén详细解释
1.排列;摆列。
陈列、铺陈、杂陈。
2.陈说;述说。
慷慨陈词、详陈利害。
3.(时间)久远的;旧的。
陈粮、推陈出新、陈谷子烂芝麻。
4.古国名。西周时的诸侯国,故址在今河南淮阳和安徽亳州一带。
5.朝代名(557—589)。由陈霸先所建,后为杨坚所灭。为南北朝时期的南朝之一。定都建康,为唯一一个以皇帝姓氏为国号的政权。
6.姓。
外语翻译
- exhibit, display; plead; surname
- Chen
- arranger, exposer à un supérieur, vieux, ancien, (nom de famille)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古文: 𨸬 、 軙 、 敶
《唐韻》:直珍切;《集韻》、《韻會》、《正韻》:池鄰切,𡘋音塵。《玉篇》:列也、布也。《書・咸有一德》:乃陳戒于德。《詩・小雅》:陳饋八簋。
义又,《史記・李斯傳》:所以飾後宮,充下陳。【註】下陳,猶後列也。
义又,《廣韻》:故也。《詩・小雅》:我取其陳,食我農人。《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
义又,久也。《書・盤庚》:失于政,陳于兹。【傳】今既失政,而陳久於此而不徙。【疏】〈釋詁〉云:塵,久也。孫炎曰:陳居之久,久則生塵矣;古者陳、塵同「也」,故陳爲久之義。
义又,《廣韻》:張也。《禮・表記》:事君欲諫,不欲陳。【註】陳謂言其過於外也。
义又,《廣韻》:衆也。
义又,《爾雅・釋宮》:堂途謂之陳。【註】堂下至門徑也。《釋名》:言賔主相迎陳列之處也。《詩・小雅》:彼何人斯,胡逝我陳。【註】北當階,其南接門內霤。
义又,國名。《廣韻》:周武王封舜後胡公滿於陳,楚滅陳爲縣,漢爲淮陽國,隋爲陳州。
义又,姓。胡公滿之後,子孫以國爲氏。
义又,《玉篇》或作𢽬、塵。
又,《廣韻》、《集韻》𡘋直刃切 —— 同「陣」,軍伍行列也。詳前陣字註。
又,叶都年切,音顚。《易林》:秋糧未成,無從至陳;水深難涉,使我不前。《黃庭經》:火兵符圖備靈關,前昂後𤰞高下陳。關音涓。
注解
〔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阜部。
〔陳〕字拼音是ché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東。
〔陳〕字造字法是形聲。从阜,从木,申聲。本义是地名。古宛丘地,春秋時陳國國都,在今河南省淮陽縣。引申爲姓氏。
〔陳〕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én] ⑴ 陳列;排列。《廣雅•釋詁一》:“陳,列也。”《玉篇•阜部》:“陳,布也。”⑵ 行列。《文選。張衡〈東京賦〉》:“總輕武於後陳,奏嚴鼓之嘈囐。”⑶ 向上述說。如:陳述;詳陳。《書•咸有一德》:“伊尹既復政厥辟,將告歸,乃陳戒于德。”⑷ 公布;顯示。《國語•齊語》:“相示以巧,相陳以功。”⑸ 施展;施用。《商君書•禁使》:“得勢之至,不參官而潔,陳數而物當。”⑹ 堂下至院門的通道。《爾雅•釋宫》:“堂途謂之陳。”⑺ 久;陳舊。《廣韻•真韻》:“陳,故也。”⑻ 眾。《廣韻•真韻》:“陳,衆也。”⑼ 通“田”。田野。《墨子•號令》:“各立其表,城上應之,候出越陳表。”⑽ 古國名。在今河南省東部和安徽省北部一帶。《説文•冒部》:“陳,宛丘,舜後媯滿之所封。”⑾ 古州名。北周改信州置,治所在秣陵县(今河南省沈丘县南)。隋移治宛丘县(今河南省淮阳县)。⑿ 朝代名。南朝之一。西元557年陳霸先代梁稱帝,國號陳,建都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西元589年為隋所滅。⒀ 姓。《廣韻•真韻》:“陳,姓。胡公滿之後,子孫以國為氏。”㈡ [zhèn] ⑴ 軍隊行列。後作“陣”。《廣韻•震韻》:“陳,列也。”《正字通•阜部》:“陳,軍伍行列也。”⑵ 陣法,部隊作戰時的戰鬥隊形。後作“陣”。《論語•衛靈公》:“衛靈公問陳於孔子。”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直珍切頁碼第481頁,第21字續丁孫
𨻰
異體陳
宛丘,舜後媿滿之所封。从𨸏从木,𦥔聲。
鉉注臣鉉等曰:陳者,大昊之虛,畫八卦之所,木德之始,故从木。
𨸬
古文陳。
附注徐灝注箋:「陳之本義即謂陳列,因為國名所專,後人昧其義耳。」
附注《說文新證》:「从阜,東聲。春秋金文所見媯陳之陳多作『敶』,陳厲公子完奔齊,以國為氏,其後以『土』易『攴』作『𬯔』以區別。楚系文字从重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値辰反頁碼第1123頁,第1行,第2字述
宛丘也。舜後嬀滿所封也。從𨸏、木,申聲。
反切………頁碼第1123頁,第2行,第1字述
古文陳省木。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直珍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939頁,第7字許惟賢第1278頁,第2字
宛丘也。
段注《韵會》有也。
舜後嬀滿之所封。
段注《毛傳諩》曰:陳者,大皞虙戲氏之墟。帝舜之冑。有虞閼父者,爲周武王陶正。武王賴其利器用。與其神明之後。封其子嬀滿於陳。都於宛丘之側。是曰陳胡公。按今河南陳州府治是其地。許必言宛丘者,爲其字从𨸏也。《毛傳》曰: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卽《釋丘》之宛中曰宛丘也。陳本大皞之虛正字。俗叚爲敶列之敶。陳行而敶廢矣。
从𨸏。从木。
段注大皞以木德王。故字从木。
申聲。
段注直珍切。十二部。
古文陳。
段注按古文从申不从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