熷
火部16画左右结构U+71B7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廣韻》:作滕切;《集韻》:咨騰切,𡘋音增。《廣韻》:蜀人取生肉於竹中炙。〇【按】《說文》、《集韻》本作𤎯,《玉篇》本作𤎰。
又,《集韻》:慈陵切,音繒 —— 義同。〇【按】《集韻》本亦作𤎰。
注解
〔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熷〕字拼音是zè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火、曾。
〔熷〕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èng] ⑴ 把鱼放在竹筒里干烤。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作滕切頁碼第335頁,第29字續丁孫
𤎯
異體𤎰、熷
置魚筩中炙也。从火曾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九反切走棱反頁碼第820頁,第5行,第2字述
置魚筩中炙也。從火曾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作滕切古音第六部頁碼第1928頁,第2字許惟賢第843頁,第2字
置魚筩中炙也。
段注筩,𣃔竹也。置魚筩中而乾炙之。事與烝相類。
从火。曾聲。
段注作滕切。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