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
意思解释
轼軾
shì基本解释
①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凭~。
②凭轼致敬:“魏文侯过其闾而~之”。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车,式声。本义: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 同本义。
轼,车前也。 冯轼下齐七十余城。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登轼(爬上车厢前的横木);轼櫃(固定在车厢前横木上的小柜);轼车(在车上凭轼致敬)
horizontal bar(in front of carriage);
外语翻译
- horizontal wooden bar in front
- Reck (S)
- barre transversale à l'avant du chariot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廣韻》:賞職切;《集韻》:所職切,𡘋音拭。《說文》:車前也。《釋名》:軾,式也,所伏以式敬者也。《後漢・張湛傳》:軾輅馬。【註】乗車必正立,有所敬則撫軾,謂小俛也。
义通作式。《論語》:式負版者。
注解
〔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車部。
〔軾〕字拼音是sh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車、式。
〔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ì] ⑴ 见“轼”。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賞職切頁碼第474頁,第18字續丁孫
軾
車前也。从車式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七反切申力反頁碼第1108頁,第3行,第2字述
車前也。從車式聲。
鍇注臣鍇按:《周禮》:兵車軾高三尺三寸,人所凭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賞職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885頁,第1字許惟賢第1253頁,第2字
車歬也。
段注此當作車輿前也。不言輿者,輿人爲車。車卽輿也。輿之在前者曰軾。在旁者曰輢。皆輿之體。非與輿二物也。戴先生曰:軾與較皆車闌上之木。周於輿外。非橫在輿中。較有㒳。在㒳旁。軾有三面。故《說文》槩言之曰車前。軾卑於較者。以便車前射御執兵。亦因之伏以式敬。玉裁謂輿四圍。旁謂之輢。前謂之軾。軾卑於較二尺二寸。說詳先生《考工記圖》。
从車。式聲。
段注賞職切。一部。經傳多作式者,古文叚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