袛
衤部10画左右结构U+889B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都奚切;《集韻》:都黎切,𡘋音低。《說文》:袛裯,短衣也。揚子《方言》:汗襦,自關而西謂之袛裯。《後漢・羊續傳》:其資藏惟有布衾、敝袛裯、鹽麥數斛而巳。
注解
〔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袛〕字拼音是d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衤、氐。
〔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ī] ⑴ 〔~裯( dāo )〕短衣。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都兮切頁碼第271頁,第22字續丁孫
袛
袛裯,短衣。从衣氐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六反切的齊反頁碼第697頁,第1行,第1字述
袛裯短衣。從衣氐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都衣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564頁,第2字許惟賢第685頁,第6字
袛裯,
段注逗。
短衣也。
段注《方言》曰:汗襦,江《淮南》楚之閒謂之䙢。自關而西或謂之袛裯。自關而東謂之甲襦。陳魏宋楚之閒謂之襜襦。或謂之襌襦。《後漢・羊續傳》。其資藏。惟有布衾。敝袛裯。鹽麥數斛。
从衣。氐聲。
段注都衣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