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世的意思解释

一部

5画

指事字

ANV

PT

EAZ

44717

0013

4232

U+4E16

12215 横、竖、竖、横、竖折/竖弯

𠀍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shì

基本解释

一个时代,有时特指三十年。~代( ➊ 很多年代; ➋ 好几辈子)。~纪(指一百年)。流芳百~。

一辈一辈相传的。~袭。~家( ➊ 封建社会中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 ➋ 《史记》中诸侯的传记)。

人间,以与天上相区别。~上。~俗( ➊ 流俗; ➋ 非宗教的)。~故(➊处事待人圆滑,“故”读轻声; ➋ 处世经验)。~态炎凉。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全地球、人间或宇宙;宇宙的一部分。~界。举~瞩目。公之于~。

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2.同本义。

,三十年为一 《说文》如有王者,必而后仁。 《论语 · 子路》

thirty years;

3.父子相继为世。一代(古礼规定,男子三十岁结婚生孩子,产生新一代)。

父子相代为一 《字汇》不毁也。 《公羊传 · 文公十三年》相朝也。 《周礼 · 大行人》昔我先王后稷。 《国语 · 周语》有蒋氏者,专其利三矣。 唐 · 柳宗元《捕蛇者说》孙权据有 江东,已历三,国险而民附。 《三国志 · 诸葛亮传》

世功(累代的功绩);世世(代代);世治(世世代代地统治);世济(世代继承);世卿(指世代承袭的卿大夫);世职(父子相袭的官职);世爵(世代继承爵位);世谱(世系家谱);世将(世代为将);祖传世医

generation;

4.一生;一辈子。

负刍必以魏,殁事 秦。 《战国策 · 秦策》。注:“身也。”凡君之所毕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清 · 黄宗羲《原君》

今生今世;尘世;来世;出世;入世;永世不忘

lifetime; life;

5.人世,世间;世界。

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唐 · 韩愈《马说》虽才高于,而无骄尚之情。 《后汉书 · 张衡传》所谓上下相孚也。 明 · 宗臣《报刘一丈书》

一世之雄;举世闻名;世故;世尊(佛祖。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世涂(光天化日之下;亦常比喻处世的经历);世界路上(人世交际场中);世外桃源

world;

6.时代;朝代。

问今是何,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晋 · 陶渊明《桃花源记》而圣君治国累而不见者。 《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

近世;治世;浊世;盛世;乱世;先世;世屯(时世艰难);世务(当世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times; era; epoch;

7.岁;年。

志国三 《礼记 · 曲礼》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论积贮疏》

世远事乖(年代久远,事情不顺)

age;

8.地质年代的划分,短于一个纪而长于一个代的地质年代的分期 。

古新世

epoch;

9.世俗。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 《易 · 乾》

mundane;

10.后嗣;后人。

卫瑞木叔者,子贡之也。 《列子 · 杨朱》

后世;官人以世(官人不以贤才而以父兄)

descendant;

11.家世。

陵不引决,忝灭姓。 《汉书》

family property;

12.世族。

以族论罪,以举贵,虽欲无乱,得乎哉? 《荀子 · 君子》

世家子弟(泛指世代做官人家的子弟);世家军籍(世代都是军人);世胄(贵族后裔;泛指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

noble;

13.姓。

形容词

1.有世交关系,表示两家之间世代交往。

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儒林外史》

世先生(对世交的尊称);世侄;世台(对世交晚辈的尊称);世伯(对父辈朋友中年长于己父者的称呼);世叔(对父辈朋友中年小于己父者的称呼);世翁(对世代有交谊的长辈的尊称)

friendly;

2.指嫡长。

父之兄弟先生为父。 《尔雅》父言为嫡统继也。故子亦曰大子。 《释名》叔仪。 《左传 · 襄公二十九年》

elder;

3.通“太”。大的。

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乎! 《庄子 · 大宗师》

世利(大大有利于)

great;

副词

1.既然,已经。

小子来你家,大姐不要说闲话。 元 · 马致远《青衫泪》

already;

2.从来;终归。

我将这角门儿不曾牢拴。 元 · 王实甫《西厢记》

always;

3.永远。

再休想那章台走马郎,度你到西方…,脱下皮囊。 元 · 李寿卿《度翠柳》

always; forever; ever;

国语辞典解释


shì

详细解释

1.三十年称为“一世”。

《说文解字 · 十部》:“世,三十年为一世。”《论语 · 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2.父子相继称为“一世”,即一代。

《字汇 · 一部》:“世,父子相代为一世。”《诗经 · 大雅 · 文王》:“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五世其昌。

3.朝代。

晋 · 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时代。

《易经 · 系辞下》:“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汉 · 王充《论衡 · 逢遇》:“伯夷,帝者之佐也,出于王者之世。”

5.年、岁。

《礼记 · 曲礼下》:“去国三世,爵禄有列于朝,出入有诏于国。”

6.量词。计算一生、一辈子的单位。

七世夫妻、三生三世。

7.世界、世间、世人。

《庄子 · 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僊;乘彼白云,至于帝乡。”《楚辞 · 屈原 · 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传世、避世、世外桃源。

8.姓。如战国时秦国有世钧。

1.与先辈有交谊的。

《儒林外史 · 第三回》:“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

世姪、世谊。

2.世间的、世俗的。

世局、人情世故。

3.累代的。

世交、世仇。

两岸词典解释


shì

详细解释

1.三十年称为“一世”。

2.父子相继称为“一世”,即一代。

五世其昌、第十八世孙。

3.朝代;时代。

秦世、汉世、末世、当世英雄。

4.世界;世间。

传世、举世、公之于世、世外桃源。

5.有两代以上的;有世交关系的。

世谊、世侄、世仇。

6.人间的;人类社会的。

人情世故、世局、世事难料。

7.佛教指个体一生存在的时间。

前世、现世、来世。

8.量词。用于计算人的一生。

一生一世、七世姻缘。

9.姓。

外语翻译


  • generation; world; era
  • Ära oder Aera, Lebenszeit, Generation (S)
  • vie, génération, monde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上 部首:一部 )

古文: 卋

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𡘋音勢 —— 代也。詩・大雅》:本支百世。又,《論語》:必世而後仁。【註】三十年爲一世。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又,《維摩經》:大千世界。【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

又,姓。風俗通》:秦大夫世鈞。又,與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註】世與生同。

又,《韻補》叶私列切,音薛。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既康,九有有截〔「九有」應為「九域」。原句作「九域有截」〕

集韻》書作𠀍

注解

〔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上,康熙部首是一部

〔世〕字拼音是shì,独体字,五行属

〔世〕字造字法是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是三十年。

〔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ì] ⑴ 一个时代,有时特指三十年⑵ 一辈一辈相传的⑶ 人间,以与天上相区别⑷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全地球、人间或宇宙;宇宙的一部分⑸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舒制切頁碼68頁,第13

異體𠦔、卋、丗、𠀍、世

㔺三十年爲一世。从卅而曳長之。亦取其聲也。

附注《說文》:『世,三十年為一世。從𠦃而曳長之,亦取其聲也。」林義光《文源》:「當為葉之古文,象莖及葉之形。草木之葉重累百曡,故引伸為世代之世。字亦作葉。」

附注《說文新證》:「于省吾以為『世』字是於止字上部附加一點或三點,以別於止,而仍因止字以為聲。劉釗以為金文『世』為截取『葉』字上部而成的分化字,讀音仍同葉。裘錫圭也主此說。案:甲骨文葉字从木,上象葉形,與『世』字的結構明顯不同;金文『葉』上上半从『世』聲,仍係聲化,不得倒果為因,請世為葉之分化字也。『世』字假借『止』形而分化,似仍以于省吾之說為是。」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五反切詩袂反頁碼193頁,第2行,第1

㔺三十年爲一世。從卅而曳長之,亦取其聲。

鍇注臣鍇曰:「大率三十年,世道一革。《尚書》曰『旣歴三紀,世變風移』,欲其相續,故引長之。」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上反切舒制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355頁,第2許惟賢159頁,第11

㔺三十年爲一世。

段注《論語》。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孔曰:三十年曰世。按父子相繼曰世。其引伸之義也。

𠦃而曳長之。

段注曳長之,謂末筆也。

亦取其聲。

段注末筆曳長。卽爲十二篇之,从反厂。亦是抴引之義。世合𠦃會意。亦取乁聲爲聲。讀如曳也。許書言取其聲者二。禿取粟聲,世取曳聲也。曳从𠂆聲。𠂆乁一也。舒制切。十五部。《毛詩》世在十五部。而枼葉以爲聲。又可證八部與十五部合韵之理矣。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