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燥的意思解释

火部17画左右结构U+71E5

火部

17画

13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OKKS

FRRD

UOJF

96894

3604

5279

U+71E5

43342512512511234 点、撇、撇、点、竖、横折、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竖、撇、捺

𤍜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zào

基本解释

干,缺少水分。干~。~裂。~热。枯~。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声。

2.同本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干也。 《说文》火就 《易 · 文言传》,焦也。 《释名》唇焦口呼不得。 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荻枯柴。 《资治通鉴》

燥吻(干燥的嘴唇);燥坼(干燥坼裂);燥劲(干燥强劲);燥刚(干燥刚劲);燥气(干燥之气);燥急(干渴得利害);燥渴(口渴)

dry;

3.焦急,焦躁。

往往心污笔。 宋 · 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

燥暴(暴躁;急躁);燥灼(焦急如焚);燥急(焦躁不安)

impatient;

sào

详细解释

名词

剁细的肉 。

燥子(剁细的肉。也作“臊子”)

minced meat;

形容词

1.快。

从此以后,匡超人的肉和豆腐都卖得生意又,不到日中就卖完了,把钱拿来家伴着父亲。 《儒林外史》

fast; quick;

2.另见 zào。

国语辞典解释


zào

详细解释

1.干的、缺少水分的。

干燥、燥材、天干物燥。

2.内心焦急不安。

燥灼、急燥。

sào

详细解释

剁成细碎的肉。

肉燥、燥子。

两岸词典解释


zào

详细解释

1.干;缺少水分。

枯燥、干燥、口干舌燥。

2.中医指“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一,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燥邪。

sào

详细解释

剁成细碎的肉。

肉燥、燥子。

外语翻译


  • dry, parched, arid; quick-tempered
  • trocken, ausgetrocknet, ungeduldig (Adj)
  • sec, désséché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中 部首:火部 )

唐韻》:蘇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到切,𡘋音喿。說文》:从火,喿聲,乾也。易・乾卦》:火就燥。〈說卦〉:燥萬物者,莫熯平火。集韻》:俗作𤍜,非是。

又,《戰國策》:燥于秦。【註】猶爍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蘇老切,音嫂 —— 義同。

注解

〔燥〕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燥〕字拼音是zà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火、喿,五行属

〔燥〕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ào] ⑴ 干,缺少水分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上反切穌到切頁碼337頁,第27

燥乾也。从火喿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九反切則耗反頁碼824頁,第5行,第1

燥乾也。從火喿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上反切蘇到切古音第二部頁碼1942頁,第1許惟賢849頁,第7

燥乾也。

段注易曰:水流溼。火就燥。

从火。喿聲。

段注蘇到切。二部。

白话解释

燥,干,缺少水分。字形采用“火”作边旁,“喿”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火、喿聲。從「火」,指火能使乾;「喿」表示音讀。隸書變作左「火」右「叄」。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