𤏻
火部17画上下结构U+243FB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蘇俠切;《廣韻》:蘇協切;《集韻》:悉協切,𡘋音蜨。《說文》:大孰也,从又持炎辛。辛者,物孰味也。《集韻》:籀作𤍛。〇【按】燮字本訓和,據《說文》、《玉篇》云籀作𤍛,則亦可訓作大熟;至𤏻、𤍛二字,但有大熟一義,不可訓作和也。
注解
〔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𤏻〕字拼音是xiè,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炏、辛、又。
〔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iè] ⑴ 同“燮”《説文•炎部》:“𤏻,大熟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蘇俠切頁碼第338頁,第14字續丁孫
𤏻
大熟也。从又持炎、辛。辛者,物熟味也。
附注徐灝注箋引戴侗曰:「𤍛、𤏻、燮,實一字。𢆉之譌為辛,辛之譌為言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九反切相聶反頁碼第826頁,第2行,第2字述
大熟也。從又,持炎、辛。辛者,物熟味也。
鍇注臣鍇曰:「辛音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蘇俠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1946頁,第4字許惟賢第851頁,第6字
大𦏧也。
段注此與《又部》燮篆義別。
从又持炎辛。
段注會意。蘇俠切。八部。
辛者,物𦏧味也。
段注辛下曰:秋時萬物成而孰。金剛味辛。此說从辛之意也。《廣韵》曰:𤏻,孰也。《文字指歸》从辛又炎。按《文字指歸》葢用許說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