䀊
皿部19画上下结构U+400A
外语翻译
- a kind of water containers ( to keep warm in cold days); a mental hot-water bottle, to stir or scratch and make it muddy or turbid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古巧切;《集韻》:吉巧切,𡘋音狡。《說文》:器也。《類篇》:撓使濁也。
又,《廣韻》:下巧切,効上聲。《廣韻》:溫器也。《類篇》:鎢錥也。
又,《集韻》:後敎切,音効 —— 義同。
又,《集韻》:力竹切,音六 —— 亦器也。
义或省作𥂔,亦从犬作𥃃。
注解
〔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皿部。
〔䀊〕字拼音是jiǎ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漻、皿。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古巧切頁碼第157頁,第17字續丁孫
䀊
器也。从皿漻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九反切根卯反頁碼第398頁,第4行,第1字述
器也。從皿漻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古巧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847頁,第1字許惟賢第375頁,第11字
器也。
段注《廣韵》古巧切。濁也。苦絞切。溫器也。
从皿。漻聲。
段注古巧切。古音在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