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
意思解释
盗盜
dào基本解释
①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窃。~贼。~伐。~掘。~运。~卖。~用。~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
②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海~。强~。窃国大~。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甲骨文字形,意思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会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本义:盗窃,偷东西。
2.同本义。
盜,私利物也。窃货曰盗。 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盗器为奸。 盗名不如盗货。 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齐国人善盗乎?
偷盗(偷窃);盗跖下惠(跖和柳下惠,两人虽是兄弟,但跖被诬为大盗,而柳下惠却被视为圣人);盗名(偷取美名)
steal;
3.抢掠劫持。
遂共盗而残之。
rob;
4.窃据;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 。
盗恩(冒取他人的功勋和奖赏);盗篡(盗窃夺取。特指臣子取代君位);盗据(割据;强占)
usurp;
5.诈骗;骗取 。
欺世盗名;盗言(巧诈甜美的言辞);盗铸(私自铸钱)
defraud;
6.侵犯 。
盗边(侵犯边境)
invade;
7.私通。
闻平居家时,盗其嫂。
have illicit intercourse;
8.逃避 。
盗税(逃避纳税)
escape;
名词
1.偷盗财物的人(先秦两汉用“盗”)。
其犹穿窬(跳墙)之盗也与。 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 乃托言有盗,令人修墙。
thief; pilferer;
2.抢劫财物的人,强盗。
职盗为寇。 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 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是故寇盗处处蚁合。
盗竽(盗魁;盗首);盗目(盗贼头目);海盗;窃国大盗。
robber; bandit;
3.对反叛者的贬称 。
盗乱(盗匪之乱)
mobster;
副词
◎偷偷地,暗中地 民亦间盗铸钱。——《史记·平准书》
in secret;
外语翻译
- rob, steal; thief, bandit
- voleur, bandit, voler, dérober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古文: 𠪁 、 𠉭 、 𤋆 、 𨹇
《唐韻》:徒到切;《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𡘋音導。《說文》:私利物也。《易・說卦》:坎爲盜。【疏】取水行潛,竊如盜賊也。《左傳・文十八年》:竊賄爲盜,盜器爲姦。《周禮・秋官》:司隸帥其民而搏盜賊。《詩・小雅》:君子信盜,亂是用暴。【傳】盜,逃也。《風俗通》:言其晝伏夜奔,逃避人也。
义又,《正字通》:凡隂私自利者皆謂之盜。《榖梁傳・哀四年》:春秋有三盜,微殺大夫,謂之盜。非所取而取之,謂之盜。辟中國之正道以襲利,謂之盜。
义又,泉名。《後漢・郡國志》:徐州有盜泉。《說苑》:水名盜泉,孔子不飲,𨢄其名也。
义又,星名。《宋史・天文志》:客星東南,曰盜星。主大盜。
义又,千里馬名。《穆天子傳》:右服盜驪。《爾雅・釋畜》〔疏〕:駿馬小頸,名曰盜驪。
义又,草名。《爾雅・釋草》〔疏〕:蕧一名盜庚。
义《六書正譌》:㳄卽涎字,欲也,欲皿爲盜,會意。从㳄。俗从次,誤。
注解
〔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皿部。
〔盜〕字拼音是dà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㳄、皿。
〔盜〕字造字法是會意。甲骨文字形,意思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會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本义是盜竊,偷東西。
〔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ào] ⑴ 偷竊;劫掠。《左傳•文公十八年》:“竊賄為盜。”⑵ 竊取和搶劫財物的人。《論語•陽貨》:“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⑶ 詐騙;騙取。《莊子•庚桑楚》:“舉賢則民相軋,任知則民相盜。”⑷ 男女私通。《史記•陳丞相世家》:“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⑸ 私下;暗中;非法。《史記•平準書》:"盜鑄諸金錢罪皆死,而吏民之盜鑄白金者不可勝數。”⑹ 搶掠;劫持。《史記•田叔列傳》:“是時孟舒坐虜大入塞盜劫,雲中尤甚,免。”⑺ 竊據;篡奪。《莊子•胠篋》:“(田成子)所盜者豈獨其國耶?並與其聖知之法而盜之。”⑻ 殺人者;刺客。《左傅•桓公十六年》:“宣姜與公子朔構急子,公使諸齊。使盜待諸莘,將殺之。”⑼ 賤人;讒佞小人。《詩•小雅•巧言》:“君子信盜,亂是用暴。”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八下反切徒到切頁碼第288頁,第19字續丁孫
盜
私利物也。从㳄,㳄欲皿者。
附注徐灝注箋:「㳄欲皿者,說从㳄之意,垂㳄其皿,欲私其物也。」王玉樹拈字:「盜,今俗作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六反切徒號反頁碼第727頁,第7行,第2字述
私利物。從㳄,㳄欲皿者。
鍇注臣鍇曰:「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八下反切徒到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1655頁,第2字許惟賢第725頁,第11字
厶利物也。
段注周公曰:竊賄爲盜。盜器爲姦。《米部》曰:盜自中出曰竊。
从㳄皿。
段注會意。
㳄,欲也。欲皿爲盜。
段注依《韵會》本。說从㳄之意。徒到切。二部。
白话解释
盗,偷偷地将好东西窃为已有。字形采用“”作边旁。
,表示对他人的贵重器皿垂涎欲滴。
字形解说
甲骨文像一個人站在船上,張著嘴,流口水,很饞的樣子。金文下面的形體變成「皿」,像人看到碗中的食物就流出口水,顯現一副貪吃的模樣。篆文從㳄(ㄒㄧㄢˊ xián)、皿。隸書、楷書都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