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簠的意思解释

皿部18画上中下结构U+7C20

皿部

18画

13画

上中下结构

会意字

TGEL 86,TSLF 98

HIBT

MFLK

88102

4674

U+7C20

314314125112425221 撇、横、点、撇、横、点、横、竖、横折、横、横、竖、点、竖、横折、竖、竖、横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古代祭祀时盛稻粱的器具。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竹、从皿(表示与竹器有关),甫声。本义:古代盛食物的竹制方形器具) 同本义。

左拥梁。 《仪礼 · 公食大夫礼》爰格爰诚,匪匪簋。 《红楼梦》

簠簋(古代祭祀燕享时,盛黍、稷、稻粱的器皿);簠簋不饬(簠簋,祭器名;不饬,不整齐。比喻为官不廉洁);簠梁(盛在簠中的饭食);簠簋之风(指官吏贪财受贿的风气)

a square grain receptacle;

国语辞典解释


详细解释

古代祭祀宴飨时,用来盛稻粱、黍稷的器具。

《周礼 · 地官 · 舍人》:“凡祭祀,共簠簋实之陈之。”

两岸词典解释


详细解释

古代祭祀或宴飨时,用来盛放稻粱、黍稷的器具。长方形,有四短足与两耳。

外语翻译


  • an ancient vessel used for holding boiled grain
  • panier utilisé dans le culte d'État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

古文: 𠤱𦻌

集韻》:匪父切;《正韻》:斐古切,𡘋音甫。說文》:黍稷圜器也。廣韻》:簠簋,祭器。詩・秦風》〔傳〕:外方內圓曰簠,用貯稻粱,容一斗二升。論語》〔註〕:周曰簠簋,宗廟盛黍稷之器。儀禮・聘禮》:兩簠繼之,粱在北。

又,《廣韻》:甫無切;《集韻》:風無切;《正韻》:芳無切,𡘋音膚 —— 義同。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 —— 義同。

又,《集韻》、《韻會》:芳遇切;《正韻》:芳故切,𡘋音赴 —— 義同。

考證

卷目:考證・未集上 部首:竹部 )

《詩・秦風傳》外方內圓曰簠。

謹按所引係釋文語,謹將傳改爲釋文。

注解

〔簠〕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簠〕字拼音是,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盙

〔簠〕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竹、从皿( 表示与竹器有关 ),甫声。本义是古代盛食物的竹制方形器具。

〔簠〕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ǔ] ⑴ 古代祭祀时盛稻粱的器具。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方矩切頁碼144頁,第6

簠黍稷圜器也。从竹从皿,甫聲。

𠤱

𠤱古文簠从匚从夫。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分武反頁碼368頁,第5行,第2

𠤱黍稷圜器也。從竹、皿,甫聲。

反切………頁碼368頁,第5行,第3

古文簠從匚、夫。

鍇注臣鍇曰:「夫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方矩切古音第五部頁碼773頁,第4許惟賢345頁,第2

𠤱黍稷圜器也。

段注簠盛稻粱。見《公食大夫・禮》經文。云左擁簠粱是也。此云黍稷者。統言則不別也。如《毛傳》云四簋黍稷稻粱。亦是統言。云圜器。與鄭云方器互異。

从竹皿。甫聲。

段注方矩切。五部。

古文簠。从匚夫。

段注夫聲也。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