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陷的意思解释

阝部10画左右结构U+9677

阝部

10画

8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BQVG 86,BQEG 98

NLNHX

YRNB

77277

7119

4761

U+9677

5235321511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撇、横撇/横钩、撇、竖、横、横折、横、横

的组词的笔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掉进,坠入,沉下。~落。~没( mò )。~溺。~于。~入。

为捉野兽挖的坑。~坑。~阱。

凹进。双眼深~。

设计害人。~害。诬~。~人于罪。

攻破,占领。失~。沦~。

缺点。缺~。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兼形声。从阜( fù );从臽,臽( xiān )亦声。据金文,象人掉进陷阱形。本义:坠入,掉进。

2.同本义。

,高下也。一曰陊也。 《说文》不可也。 《论语》。孔注:“下也。”而不振。 《国语 · 鲁语》。注:“坠也。”一拥而入,人马俱 《三国志通俗演义》

陷狱(入狱);沉陷(地面陷下去)

fall into;

3.陷溺,淹没。

没而死。 宋 · 文天祥《 后序》

陷溺。

submerge;

4.陷害。

三长史皆害汤( 张汤),欲之。 《史记》

诬陷(诬告陷害);陷灭(陷害诛灭)

frame up;

5.攻破。

[灌孟] 战常坚。 《史记》

陷敌(陷队。冲入敌阵);陷坚(攻破敌军坚强的阵地。同陷锐)

capture; break;

6.陷入,落在不利的境地。

身虽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 汉 ·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陷败(遭到失败);陷误(陷入误区);陷身(身陷泥坑、火坑)

sink into; land oneself in; get bogged down in;

名词

1.陷阱 。诱捕猎物或诱杀动物用的坑。

鱼可使之吞钩,虎可使之入 《齐丘子》

陷车(古时押解犯人的囚车)

trap;

2.缺点;过失。

而入于恭。 《国语》

缺陷(欠缺或不够完善的地方)

faults;

国语辞典解释


详细解释

1.地下坑穴,泛指害人的阴谋。

《韩非子 · 六反》:“犯而诛之,是为民设陷也。”

陷阱。

2.缺点、过失。

《国语 · 鲁语下》:“齐闾丘来盟,子服景伯戒宰人曰:‘陷而入于恭。’”三国吴 · 韦昭 · 注:“陷,犹过失也。”

缺陷。

1.没入、沉入。

唐 · 李洞《题竹溪禅院》诗:“风摇缾影碎,沙陷履痕端。”

沉陷、越陷越深、陷入泥中。

2.设计害人。

《史记 · 卷一一二 · 酷吏传 · 张汤传》:“然谋陷汤罪者,三长史也。”《三国演义 · 第一回》:“遂于他事陷邕于罪。”

诬陷、构陷、陷害。

3.攻占、被攻占。

唐 · 元结《大唐中兴颂 · 序》:“天宝十四载,安禄山陷洛阳。”唐 ·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及城陷,贼缚廵等数十人坐。”

攻陷、失陷、沦陷。

两岸词典解释


详细解释

1.沉入;掉进。

陷入、陷进泥潭、身陷囹圄。

2.使陷落;被攻破。

连陷五城、冲锋陷阵、失陷。

3.陷阱;陷坑。

设陷。

4.陷害;设计害人。

诬陷、构陷。

5.凹下去。

沉陷、两腮深陷、天塌地陷。

6.缺点;欠缺。

缺陷。

外语翻译


  • submerge, sink, plunge; trap
  • fallen, absinken , fangen, abfangen
  • tomber, s'enliser, s'enfoncer, accuser faussement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阜部 )

唐韻》:戸韽切;《集韻》、《韻會》、《正韻》:乎韽切,𡘋音䐄。說文》:高下也。一曰陊也。玉篇》:墜入地也、沒也、隤也。易・需彖》:剛健而不陷。史記・灌夫傳》:戰常陷堅。

又,〈魯語〉:子服景伯戒宰人曰:陷而入於恭。【註】猶失過也。

玉篇》亦作錎,《集韻》同「埳」,《篇海》亦作𨺂

注解

〔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阜部

〔陷〕字拼音是xi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臽,五行属

〔陷〕字造字法是会意兼形声。从阜( fù );从臽,臽( xiān )亦声。据金文,象人掉进陷阱形。本义是坠入,掉进。

〔陷〕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iàn] ⑴ 掉进,坠入,沉下⑵ 为捉野兽挖的坑⑶ 凹进⑷ 设计害人⑸ 攻破,占领⑹ 缺点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𤟟頁碼480頁,第6

異體𨺂

陷高下也。一曰陊也。从𨸏从臽,臽亦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寒蘸反頁碼1119頁,第7行,第2

陷高下也。從𨸏臽聲。一曰陊。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𤟟古音第八部頁碼2927頁,第3許惟賢1272頁,第12

陷高下也。

段注高下者,高與下有懸絕之勢也。高下之形曰陷。故自高入於下亦曰陷。義之引申也。易曰:坎,陷也。謂陽陷陰中也。凡深𣳚其中曰陷。

𨸏。臽聲。

段注大徐作从𨸏,从臽,臽亦聲。𤟟。八部。

一曰陊也。

©2025 在线词典网[www.zxcidian.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成语、字典在线查询网站,本站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