灻
火部7画上下结构U+707B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义《海篇》與赤同。
注解
〔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灻〕字拼音是ch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土、火。
〔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ì] ⑴ 同“𤆍(赤)”。《改併四聲篇海•火部》引《餘文》:“灻,音赤。”《字彙•火部》:“灻,同赤。”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昌石切頁碼第342頁,第1字續丁孫
𤆍
異體灻、赤
南方色也。从大从火。凡赤之屬皆从𤆍。
烾
古文从炎、土。
附注徐鍇繫傳:「南方之星,其中一者最赤,名大火。會意。」饒炯部首訂:「南方陽盛之區,其象昭著。火為之行,色赤。赤者,光明顯耀也。凡火皆有明著之象,然微則熒熒,大則赫赫,故赤从大、火,會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九反切昌夕反頁碼第831頁,第5行,第1字述
南方色也。從大、火。凡赤之屬,皆從赤。
鍇注臣鍇曰:「南方之星,其中一者最赤,名大火。會意。」
反切………頁碼第831頁,第6行,第1字述
古文從炎、土。
鍇注臣鍇曰:「《尚書》:『厥土赤埴。』」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昌石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963頁,第2字許惟賢第858頁,第5字
南方色也。
段注《爾雅》。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竀。三染謂之纁。鄭注《士冠禮》云:朱則四入與。按是四者皆赤類也。鄭注易曰:朱深於赤。按赤色至明。引申之,凡洞然昭著皆曰赤。如赤體謂不衣也,赤地謂不毛也。
从大火。
段注火者,南方之行。故赤爲南方之色。从大者,言《大明》也。昌石切。古音在五部。俗借爲尺。
凡赤之屬皆从赤。
古文从炎土。
段注火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