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
国语辞典解释
徑径
jìng详细解释
名
1.小路,或泛指道路。
《楚辞 · 宋玉 · 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唐 · 杜甫《客至》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幽径、羊肠小径。
2.比喻达到目的的方法或过程。
捷径、门径、途径。
3.通过圆心,以圆周为界的直线。
直径、半径、零点三八口径手枪。
4.长度。
宋 · 苏轼《竹枝歌》:“海滨长鲸径千尺,食人为粮安可入。”明 ·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 卷六下 · 滇游日记五》:“东西抵山,共径十五里。”
动
◎行走。
《汉书 · 卷五四 · 苏建传》:“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三国魏 · 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二五:“日月径千里,素风发微霜。”
副
1.直接。
径行办理、言毕径去。
2.竟然。
《史记 · 卷一二六 · 滑稽传 · 淳于髡传》:“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
两岸词典解释
徑径
jìng详细解释
1.小路。
松径、幽径、羊肠小径。
2.比喻达到某种目的的方法。
门径、途径、捷径。
3.直接。
径取、径行前往、径自答复。
4.通过圆心的直线。
半径、直径。
5.指直径。
口径。
6.用双腿行走、跑步的运动比赛项目名称。
径赛。
外语翻译
- narrow path; diameter; direct
- Trasse, Laufweg (S, Sport), Durchmesser
- directement, tout droit, sentier, piste, diamètre, méridien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集韻》:古定切;《韻會》、《正韻》:吉定切,𡘋音徑。《說文》:步道也。徐鍇曰:道不容車,故曰步道。《玉篇》:小路也。《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徑路。【疏】徯徑,細小狹路。《周禮・地官・遂人》:夫閒有遂,遂上有徑。【註】徑容牛馬。【疏】徑不容車軌,而容牛馬及人之步徑。《禮・月令》:審端徑術。《三輔決錄》:蔣詡舍中三徑,唯羊仲求仲從之游。
义又,《廣雅》:徑,袤也。《禮・曲禮》:送喪不由徑。【註】徑,邪路也。
义又,疾也、直也。《史記・大宛傳》:張騫曰:今使大夏,從羌中險,從蜀宜徑。【註】如淳曰:徑,疾也。《唐書・盧藏用傳》:仕宦之捷徑。
义又,直波也。《爾雅・釋水》:直波爲徑。【註】言徑涏。
又,《集韻》:徑,直也。《禮・檀弓》:有直情而徑行者。
义又,猶行也。《左傳・僖二十五年》:晉趙衰以壷飱從徑,餒而弗食。
又,《集韻》:堅靈切,音經 —— 行過也。《史記・高祖紀》:高祖被酒,夜徑澤中。
义又,《韻會》:通作俓。《史記・司馬相如傳》:俓峻赴險。
义又,與竟通。《史記・淳于髡傳》:不過一斗,徑醉矣。
注解
〔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彳部。
〔徑〕字拼音是jì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彳、巠。
〔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ìng] ⑴ 见“径”。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居正切頁碼第56頁,第8字續丁孫
徑
異體𢔉
步道也。从彳巠聲。
鉉注徐鍇曰:「道不容車,故曰步道。」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步行之道,謂異于車行大路。」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居正反頁碼第161頁,第6行,第2字述
步道也。從彳巠聲。
鍇注臣鍇曰:「小道不容車故曰步道,今之移路,故『巫馬期行不由徑』;又『趙襄以壷飧從徑』。又秦公曰『欲爲容車之徑,以窺三川』,謂徑大時容車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居正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301頁,第3字許惟賢第135頁,第3字
步道也。
段注《周禮》。夫閒有遂。遂上有徑。鄭曰:徑容牛馬。畛容大車。涂容乘車一軌。道容二軌。路容三軌。此云步道,謂人及牛馬可步行而不容車也。
从彳。巠聲。
段注居正切。十一部。按《辵部》道,《足部》路皆《廁部》末。此《廁部》首。不同者,錯見之意。
白话解释
径,步行的小路,只可行人不可行车。字形采用“彳”作边旁,“巠”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字形從彳、巠聲。彳是「行」字的省形,義為道路;「巠」為織布機上的直線,比擬為道路,於此作為示義的聲符。二者相合,正表示步道、小路之義。隸書、楷書構形和篆文相同。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規範字作「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