徧
彳部12画左右结构U+5FA7
外语翻译
- everywhere, all over, all around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廣韻》:比薦切;《集韻》、《韻會》、《正韻》:𤰞見切,𡘋編去聲。《說文》:帀也。《廣韻》:周也。《書・舜典》:徧于羣神。《詩・小雅》:羣黎百姓,徧爲爾德。《左傳・莊二十年》:樂及徧舞。【疏】言樂之所有,舞悉周徧也。
义又,《廣韻》:俗作遍。〈魏志・賈逵傳〉〔註〕:逵最好《春秋左傳》,自課誦之,月常一遍。
又,《集韻》或作辯。《禮・曲禮》:然後辯殽。【註】辯音徧,義同。
又,《集韻》或作辨。《史記・五帝紀》:辨于羣神。《書・舜典》作徧。
义又,與蹁通。《集韻》:蹁或作徧。
义又,與偏通。《集韻》:偏通作徧。
注解
〔徧〕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彳部。
〔徧〕字拼音是bi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彳、扁,五行属水。
〔徧〕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iàn] ⑴ 同“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比薦切頁碼第56頁,第32字續丁孫
徧
帀也。从彳扁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比薦反頁碼第164頁,第5行,第1字述
帀也。從彳扁聲。
鍇注臣鍇曰:「帀行之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比薦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305頁,第2字許惟賢第136頁,第14字
帀也。
段注《帀部》曰:帀,𠣘也。《勹部》曰:𠣘,帀徧也。
从彳。扁聲。
段注比薦切。十二部。禮,《禮記》多假辯字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