𧠊
見部10画上下结构U+2780A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唐韻》:莫紅切;《集韻》:謨蓬切,𡘋音蒙。《說文》:突前也。徐鉉曰:𠔼,重覆也。犯𠔼而見,是突前也。
又,《玉篇》:莫勒切;《集韻》:密北切,𡘋音墨。又,《唐韻》:亡𣵽切;《集韻》:謨沃切,𡘋音瑁 —— 義𡘋同。
又,《集韻》:莫報切,音帽 —— 觸也。〇【按】《說文》𧠊字載見部,冃部無𧠊字。冃訓小兒蠻夷頭衣,與突前義無涉。《字彙》冂部收㒻字,音訓與𧠊字同,誤。
注解
〔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見部。
〔𧠊〕字拼音是mà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𠔼、見。
〔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ào] ⑴ 抵觸;冒犯。⑵ 同“冒”。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八下反切莫紅切、亡𣵽切頁碼第285頁,第3字續丁孫
𧠊
異體㒻、㫯
突前也。从見、𠔼。
鉉注臣鉉等曰:𠔼,重覆也。犯𠔼而見,是突前也。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𧠊,从見,从𠔼,會意,與冒略同。按:此字𠔼亦聲,讀如蒙者聲之轉。」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六反切亾空反頁碼第719頁,第6行,第2字述
突前。從見、𠔼聲。
鍇注臣鍇曰:「𠔼音蒙。」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八下反切莫紅切、莫沃切古音第二~三部頁碼第1633頁,第5字許惟賢第716頁,第4字
突前也。
段注前當作歬。與冡音義略同。冡重𠔼,故入𠔼部。此重突前,故入《見部》。
从見𠔼。
段注莫紅、莫沃二切。古音當在二部三部閒。按鍇本《冃部》又有㒻字。鉉本及《廣韵》有𧠊無㒻。《集韵》二字兼有。